下载此文档

信息技术促进方法创新1.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促进方法创新“优质课”典型案列
徐飞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16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是《化蝶》主题单元的重点作品。作品由何占豪、陈刚作曲。1959年完成并首演。作者选择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有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探索了交响音乐的民族化,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汲取了我国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使其既有交响性又具备了民族特色。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对于教师来讲,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来讲是自主探究审美,特别是在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上进行作品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学生们较好地欣赏作品做了铺垫;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想象、联想和思维归纳能力是欣赏本课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一般性常识。认识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描绘音乐情景中的作用,加深对音乐结构与表现内容关系上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音乐欣赏,能感受体验到音乐的情绪特点,结合音乐和标题,学会辨析简单的曲式。
3、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以梁祝为题材的音乐,受到梁祝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反抗精神的感染,理解人们对爱情始终不渝的歌颂及对封建礼教压制人性的鞭策,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同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分片断欣赏《梁祝》,在感性聆听中融入音乐,在理性分析中充分想象和联想,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和意境,听懂音乐进行中的表现手法与故事情节相融合;
:各音乐片段音乐情绪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
作品有28分钟的较长篇幅,仅靠教师语言的引导欣赏势必乏味,对学生认知也有局限性。因此我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型。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能深化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遵照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与音乐作品的选择性、有效性地整合,紧扣聆听为主要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优势,尝试谈话法、图示法、分析法、表演法、合作法等。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带课堂学****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紧扣音乐载体进行感受、体验、探究、比较、合作学****启发他们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象,并尊重其在以音乐体验中的自我见解。
六、教学流程图示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有效实施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过程
(一)知识互动,情境铺垫——“起”
,歌曲导入
,故事情节
3.

信息技术促进方法创新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