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音韵学名词.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音韵学名词
【古音】指中国周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与隋唐语音通称今音相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把两者统称为古音,前者称上古音,后者称中古音。广义的古音包括上古音的声、韵、调,狭义的古音指以《诗经》、《楚辞》押韵为中心的先秦两汉韵,等于古韵。
【五音】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对朝鲜和日本的音韵体系影响很大。
【叶音】读“协”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来的。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周秦两汉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押韵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例如:朱熹在《诗经‧召南‧行露》二章与三章是这样改变发音的;
第二章
谁谓雀无角(觉韵古岳切,朱叶卢谷反)
何以穿我屋(屋韵乌谷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朱叶音谷)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烛韵鱼欲切)
室家不足(烛韵即玉切)
朱熹认为这篇诗应该每个字都押韵,但是他用自己的发音念,「角」和「家」不押韵,所以他改变了这两字的发音。
第三章
谁谓鼠无牙(麻韵五加切,叶五红反)
何以穿我墉(锺韵馀封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叶各空反)
何以速我讼(用韵似用切,叶祥容反)
虽速我讼
亦女不从(锺韵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变了「牙、家、讼」三字的发音,却造成了「家」在此两章的发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却有不同发音,这是相互矛盾的。叶音事实上是对上古汉语韵部的一种误解,到了明清,开始对上古韵有所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汉语中可以押韵,叶音的方法就被淘汰了。
【古纽】:指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声母。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里,古纽一直不象古韵那样受重视,成就也没有古韵那样大。这主要由于材料缺乏。到目前为止,研究古纽主要利用5种材料,即:谐声偏旁,声训,读若,异文,异切。最先从事古纽研究的学者是清代钱大昕,以后有章炳麟、黄侃、曾运乾等人,他们先后提出不少有意义的见解。
①古无轻唇。大意是说上古汉语中没有轻唇音声纽,这是钱大昕提出来的。中古唇音后来逐渐分为两类,通常叫重唇和轻唇。重唇是双唇塞音,以及同部位的鼻音,即三十六字母的帮、滂、並、明;轻唇是双唇塞音变来的塞擦音,以及从双唇鼻音分化出来的唇齿鼻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古无轻唇即中古后期的轻唇音在上古一律都读重唇音。钱大昕主要是利用古书的异文来证明的。例如:“封域”就是“邦域”,“妃”读如“配”,“附娄”就是“部娄”,“芜菁”就是“蔓菁”等等。其中的封、妃、附、芜分别属于中古后期轻唇音声纽非、敷、奉、微;邦、配、部、蔓分别属于中古后期的重唇音声纽帮、滂、
並、明。钱大昕从它们可以互相通假的现象中,得出了古无轻唇的结论。根据通假,说重唇轻唇不分,那是证据确凿。但是,就这些材料而言,既可以说明古无轻唇,也可以说明古无重唇。人们所以会信从古无轻唇的结论,是参证了现代方言。在闽方言、吴方言里,普通话的轻唇字大多数仍然读重唇,而普通话的重唇字却没有读轻唇的。另外,印欧语言也有同样的历史音变现象──重唇变轻唇,而不是轻唇变重唇,如梵文pitar和德语vater对应。因此,钱大昕古无轻唇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②古无舌上。大意是说上古没有舌上音声纽。这也是钱大昕提出来的。中古舌音声纽分两类,通常叫舌头音和舌上音。舌头音指舌尖与上齿的塞音,以及同部位鼻音,即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泥。舌上音即知、彻、澄、娘 4母,它的具体发音部位,各家说法不一,高本汉认为是舌面与前腭的塞音,以及同部位的鼻音。钱大昕的古无舌上,是说上古没有知、彻、澄3纽(不包括同部位的鼻音声纽“娘”),这3纽分别归属于舌头音端、透、定3纽(也不包括同部位的鼻音声纽“泥”)。他从古书异文中举出了很多例证。例如:“竺”又作“笃”,“抽”又作“秀”,“直”又作“特”,等等。竺、抽、直属于中古舌上音知、彻、澄;笃、秀、特属于中古舌头音端、透、定。因此得出古无舌上音的结论。上古的舌上音与舌头音不分,为什么认为古无舌上音,而不认为古无舌头音呢?这与古无轻唇是同样的道理,从汉语方言的历史和现状看,处处都有舌头音,而闽方言白读几乎没有舌上音,赣方言也近似,因此认为古无舌上音的说法基本可信。根据中古舌上音声纽都是二三等字的事实,可以推知上古的舌头音后来分化出舌上音,是以韵属二三等为条件的。
此外,钱大昕还提出古人多舌音和上古影、喻、晓、匣双声的看法。前者说正齿音照系三等在上古读舌头音,这个观点被后来黄侃发展为“照系三等归端系”;后者说喉音影、喻、晓、匣 4纽在上古是同一类声纽。这两条也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很多学者持有保留意

音韵学名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246 KB
  • 时间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