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白与天柱山情缘.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莲居士李白的天柱山情缘
    潜山这片风景如画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道。潜山的山山水水,亭台楼榭,更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天柱山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咏颂安徽的有近二百首,而直接或间接讴歌天柱山的就有十余首。天柱山有幸与诗仙结下不解情缘。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25岁辞亲远游,寓居安陆(今湖北)。天宝元年(742),被征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与当政者不合,被迫离京,东游齐鲁,南下吴越。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在庐山应永王李辚之聘,入佐幕府;永王与肃宗抗衡事败,李白受株连,被判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沿江东下,寓居当涂(今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代宗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唐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败的转折时期。他才华横溢,抱负宏大,诗歌中有对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壮丽河山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体现了他奔放的***,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在艺术上,李白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宝七年(748),48岁的李白离开金陵,溯江而上,在江上,他观赏了天柱山,写下《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天柱山又称皖山、皖公山,为纪念古皖国执政者皖伯大夫治政有方,故名。汉元封五年(前106)冬,汉武帝南巡亲临,设坛祭岳,封为“南岳”。后隋文帝为拓展南疆诏废,人们仍尊为“古南岳”。天柱山主峰,,绝顶有一石柱,擎天独立,巍峨壮观。
诗的开头两句就刻画出天柱山与他山不同的特点。峰之所以“奇”,奇在独立云表,气势非凡,环山缭绕的云也“奇”,奇在忽厚忽薄,变化多端,再加上佳木葱茏,真乃秀色可餐。三、四两句写皖公山的宁静、峭拔。清晏,意为清静安宁;巉绝,形容山势险峻。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他几天来长江之行的感受。“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沧江,泛称江水,因江水呈青苍色,故称。诗人以此来反衬他此时的喜悦之情。“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是写他爱皖公山,要寻求它灵秀奇特的风光。“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心里暗暗地打算要到山上去玩玩,只是现在还不能实现。最后两句“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是说等他学道成功之后,将在此长住。由此可见,李白喜爱皖公山的感情多么深厚!
两年后,李白虽未能“投迹归此地”,但小住的愿望得以实现。天宝九年(750),李白写下《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一诗。序云:“白久在庐霍(即天柱山)”。诗曰“……寅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尔能折桂芳,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可以看出,这次李白是携妻挈女,举家慕名前来;在天柱山的烟霞飘渺间,他们惬意之至,物我两忘。
据《安庆府志》载:“安史之乱时,李白结舍于皖

李白与天柱山情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