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
20世纪20年代
1928年格里菲斯
(英国)
1944年艾弗里
(美国)
1952年赫尔希、蔡斯
(美国)
1957年富兰克林· 科瑞特
(美国)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证明有“转化因子”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纲要求】



【考纲细化】
【五年考情】
2010浙江理综,30(1)
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能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得到什么结论?体现了实验设计遵循的什么原则?
【思考】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
(2)结论:
转化因子
对照性原则
思考: 1、在第四组中,死亡小鼠体内,有无R型细菌,若有,多还是少? 2、被杀死的S型细菌为什么没有了致病性,是什么变性了?DNA可不可以变性,有什么特点?
3、从最后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复活”了么?这些S型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说明了什么?
4、该实验中各组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加热杀死的R型菌能否使S型菌发生转化?
转化属于那种变异?
转化的实质
于是就由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出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这个过程称为原核生物的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因为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可以在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所以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细菌,不像许多人认为的R型细菌直接变成S型细菌。
R型细菌的DNA放入S型细菌的培养皿中,S型细菌会不会变成R型细菌?
无荚膜的R型细菌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因子”位点,保证了S型细菌的DNA可以进入。S型细菌有荚膜,无“感受态因子”位点,不能作为受体菌直接培养而发生转化。那么S型细菌有可能变成R型细菌吗?当然有!自然状态下可能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转变,不是前文所述的转化。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人工诱变,变过来的还有可能再变回去。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能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什么结论?体现了实验设计遵循的什么原则?
【思考】
(2)实验过程及结果:
R型菌
和S型菌
R型菌
(3)结论:______才是转化因子,即________是遗传物质。
DNA
DNA
(1944年美国艾弗里)
(1)实验设计思路:
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对照性原则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能够产生
具有荚膜的细菌
,加入S型菌的DNA和DNA酶会发生
转化现象

DNA

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D
【对应训练】
%的蛋白质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思考】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能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什么结论?体现了实验设计遵循的什么原则?
2、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实验设计思路:
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
蛋白质、DNA分别选择何种元素标记?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
?
怎样得到含35S标记的蛋白质和32P标记的DNA?
有学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你赞成哪种方法?
方法二:分别用含同位素 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去
培养噬菌体
方法一:分别用含同位素 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方法二
蛋白质元素组成:
C、H、O、N、S等
DNA元素组成:
C、H、O、N、P等

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主要过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