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府际关系.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特点由于行政区划的作用是统治和管理土地和人民,因此其划分和管理的决定性因素是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政区的划分是以政治为首要因素,同时顾及到自然、经济等相关因素。在中央政权稳定的情况下,最理想的是三者的兼顾。具体从政区地理的角度来看,行政区划基本上遵循四个要素,即中央到地方分几个层次进行管理;行政区面积范围;国家内部政区间的界线;行政中心的选择。至元代实行源于魏晋时期行台制度的行省制,由行省、路、县三级政区组成。行省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全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公元1790年,确立十三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区和是一个行省。至元末,行省制趋于混乱。至明代,省级行政制度日趋完善,洪武九年,该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取消,但****惯上仍称省。明代的省份是都指挥使司辖一省卫所年户。明代共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至清代,总督、巡抚成为地方实官,实行省、府、县的三级行政区划。而边疆地区则实行不同于内地的行政区划,如东北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等。至民国时期,增设四特区,即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四地。在北京政府时期全国共二十九个省级行政单位。在南京政府时期,该行政区划为省、行政督察区、县三级。总结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变化,可以看出在两千多年间,我国行政体系经历过几次重大的变化。其表现为以下特点;首先以监察区划或军事区划转变而来;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区划层级呈下降趋势;第三,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以三级制为主;最后,地方首长多由中央派出官转变而来。元代,行省制度。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全称行中书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现在“省”的前身。明朝,沿袭了行省制度,将省改称为布政使司,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变成了3个人,即布政使、转运使、按察使,后期设立巡抚衙门,有的巡抚管一省,有的管几个省。对少数名族施行土司制度。清朝,后金时代对满人采用八旗制,八旗制是猛安谋克的变形,将满人分为八个旗,每个旗有旗主一名。建国为清后,直接沿袭了元朝行省制度,全国共分18个省,剩下有府,府下有县,乡,里。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元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这些行省原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书省执政的临时行政机构,久而久之,就渐渐变为相对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其名称XX行中书省也改为XX等处行中书省,表明地方性的加强。行省的分置罢并十分频繁。明代政区(1)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明洪武初仍元制,以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分统府州县,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郡县直隶六部。宣德二年(1427年)后终明一代,为直隶二,布政使司十三。二直隶又称京师与南京两京,十三布政司仍俗称十三省。两京十三司总称十五省。元代的路至明尽改为府,故省以下有府、州、县三级政区。宣德间十五省分统府、州各百数十,县一千一百有余。(2)总督、巡抚辖区明后期为克服地方都、布、按三司分权过甚,陆续向各地派遣巡抚、总督,将一地之行政、监察、军务诸政集中于其身上,使督抚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官员,其辖区也就成为两京十三布政司以外的一套新型的准政区。总督、巡抚之职从临时性质变成固定制度。清代政区清朝大体采用明故土“内地十八省”的正式郡县制,并在边疆地区实行军事型或

府际关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