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教学设计与语文学习兴趣.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勐腊县勐捧中学吴燕梅近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提高和保持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成为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近几年不少教师都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及兴趣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对“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学****兴趣”存在着偏颇认识,因而使一系列有关尝试步入了误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上,一个十分突出的偏颇认识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个纯技巧问题。于是,不少教师注重如何使教学环节花样翻新,以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越多越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追求学生形式上的参与——教学中一会儿提问,一会儿游戏,一会儿分角色表演,一会儿分角色朗读。乍一看,课堂热闹非凡。殊不知,繁杂的课堂活动破坏了教学的系统性,违反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加大教学容量的原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活动变成了一种无实质性意义的形式。常识告诉我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学之大敌。没有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任务,教学中应避免形式主义,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方式的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努力顺利完成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动机积极化,更好地动员起学****的积极性”。因此,课堂内学生活动的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都应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任务。长期以来,提问被认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语文兴趣的唯一途径。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问题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设计提问前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所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甚至产生误导;有的教师对提问的“量”缺乏思考,甚至随口边讲边问,唠唠叨叨,挫伤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强弱。例如,同样是讲《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组不同的提问设计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组:1、第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对雷峰塔的厌恶?2、《白蛇传》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白蛇为什么要嫁给许仙?4、“水漫金山”是怎么回事?5、法海为什么要造雷峰塔?6、为什么老百姓都痛恨法海?7、螃蟹会断种吗?8、“活该”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组:1、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来?2、作者为什么要写白蛇的故事?3,作者在得知雷峰塔里并无白娘子之后,为什么仍希望雷峰塔倒掉?4,第四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5,作者为什么要提及玉帝拿法海的传说?找出本段中表明作者意图的关键句子?6,关于吴越间吃螃蟹的记叙说明了什么?7,全文中哪些部分是记叙?哪些部分是议论?8文中叙与议是怎样结合的?稍加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第一组提问偏离了教学目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杂文,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白蛇传的故事,理解雷峰塔的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杂文夹叙夹议的特点。很明显,作者引用白蛇传的故事只用于说明雷峰塔的象征意义,并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第一组提问的设计者过多纠缠于白蛇传的故

论教学设计与语文学习兴趣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