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95%99%e4%bc%9a%e6%89%8d%e6%98%af%e7%a1%ac%e9%81%93%e7%90%86.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会才是硬道理上篇:学之问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伟人用一句话,解放了全中国人民的思想。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根据这个精神,十多年后,从事青海民办教育的一位硬汉,也用一句话,就把没考上高中的大批学生,送进了大学的校门!他说:“教会才是硬道理!”这位硬汉叫袁照文—青海省西宁市第一私立高级中学校长。其实,袁校长不善言辞。然而,他对教育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哈佛也是民办的,民办教育就应该是优质教育! 就这种“优质教育”的理念,铸就了“一私高”的办学精神,即尊重、凝聚、包容、正爱、愉悦、成就,也铸就了“用技术解决教与学”的锋芒! 纵观历史,除了革命和改革,便只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推动世界前进。教育的技术是什么?是思维、理念和方法的装备。有了这种装备,教育者才能“善教会育”。袁校长在探寻教育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时,曾走过一个艰苦时期。正是那个时期,成就了他的优秀。那是在20年前,还是在山东老家。当时,他是省级重点中学的教师,创办了曹县第一私立高中,被看作中学教育的“奇人”! 他创造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教学有效率”和升学率。当时,县领导要他做教育管理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远见者,为巅峰而生。他的理想是按自己的想法办教育。在骨子里,他珍藏着努力“做中学教育第一”的雄心,他不断改革创新,大力摈弃体制对他的束缚。恰恰在千里之外的青海,教育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极大地鼓舞着他。在这里,教育基础十分薄弱,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非常紧缺,人们感叹:“上一所好高中,比上大学还难!”但这里,也将是他“圆梦”的地方。鉴于此,许多青海的学生家长不惜投亲靠友,花费巨资送孩子去外地借读,而且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送有的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省外高中班”学****去外地念书的高中生,每年至少在两千人以上。这个无奈的选择,造就了“火车的轱辘一转,便带走学费、书费、生活费几千万”的现实。这使并不富裕的青海人,得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拼孩子”。敏锐的袁照文,看到这些,便立志要为青海教育贡献一份力量,觉得青海才是他施展抱负与才华的大舞台! 他发誓要让青海的学子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享受到山东学子同样的优质教育。 2003年,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袁照文开办了“西宁第一私立高级中学”。他把学校定义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走上了在西宁市租房办学之路。而他的第一个战友,便是青海省特级教师王忠善校长。两个男人一拍手,就决定把“一私高”办成青海一流的高中,做民办教育的旗手! 很多人向他们投来不信任的目光。这既是对他们的鞭策,也是对他们的鼓励,让他们更是信心满满。但是,他们必须经受一道非常严酷的考验,那就是生源。是啊,在经过公办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层层筛选之后,所遗留下来生源可谓都是“别人挑剩下”的。第一次开学便一目了然:有的是中考落榜生,没有“一私高”便无学可上;有的是州县的寄宿生,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一;还有不少是让家长提心吊胆的“问题孩子”……面对这种情况,“一私高”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都面临着巨大考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孩子,可以说都是没有点燃的火把。他们素质不太高,纪律性有些差,学****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成绩欠佳……要把这样的孩子培养好,在一般人看来,有很大的难度。但这些吓不退“一私高”—一所立志于创新的学校,永固的是“为师者与学生慷慨同赴蒺藜路”的精神与决心。这使袁照文的办学思维和教学思维有了用武之地。他说,我们要讲战略与战术,讲“教法论”和“学法论”,要坚定不移地用教与学的技术,去解开生源带来的那道难题。这便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化解学生的困境;用一流的师资去点燃“火把”,用一流的管理去造就“可能”! 西宁的“一私高”崭露头角,便与众不同。他们设计出这样的管理团队:一个简单的“两层结构”。上层是校长,中层是处室主任。两层都没有副职,校长把决策直接传达给学生处主任和教务处主任,解决了中间环节的能量衰减,保障了行政效率。教务处和学生处的分工,权责分明。课堂外的一切管理和教育都交给了学生处,班主任不累了,他的工作便直奔“学业”这个大主题。而重大事项,则由两位校长、一位工会主席和两位处室主任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学校的这个最高权力机构来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流程。这种体制,实现了几十年来各类学校去“行政化”的愿望。这在改革的起点上就走在了前面。袁照文和王忠善,只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负责,对社会负责。这就意味着—推行“教法论”和“学法论”,不需要政府批准;用人及待遇,无需靠他人指挥;而高考,无论怎么改革,都是一种选拔。这就使袁照文的底气更足:“让孩子们考上大学并能终身发展,这才是硬道理!”这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优质教育,什么教育品牌……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一私高”这两个“发力点”—解决“高考之难”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之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有对教育所忧、教育所患的慎思与批判; 有“一私

%e6%95%99%e4%bc%9a%e6%89%8d%e6%98%af%e7%a1%ac%e9%81%93%e7%90%86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