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悲秋”书写与海子的诗歌创作.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试论“悲秋”书写与海子的诗歌创作教学单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_姓名喻森蝶________________学号201130403131________年级2011级_____________专业对外汉语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吴雪丽___职称教授___2015年4月29日目录引言 1一中国文学中的“悲秋”叙事 1二“悲秋”与海子的诗歌写作 3三“悲秋”与海子作为诗人的命运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试论“悲秋”书写与海子的诗歌创作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中,感伤文学贯穿其始终,其中,悲秋是自始至终人们从未放弃过的感伤文学叙事母题。秋天是庄稼成熟的时候,也是草木凋零、枯叶摇落的时候,天地间一片萧瑟肃杀。但秋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本身并无悲喜可言。秋是自然的事,悲是社会的事。秋之悲是社会之于秋的人的主观悲感情绪。秋天是四季自然的终极点,海子在创作诗歌时善于根据终极点巧妙运用终极意象,大大扩大诗歌所表现的境界。秋天的悲伤也正是因为身陷社会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之中的人站在这个终极点时,面对“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的尴尬无奈局面,顿生的悲戚伤感。关键词:悲秋终极点根本矛盾海子Abstract: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vegetationiswithered,,,,Hazeladeptatwritingpoetrybasedonthecleveruseoftheultimateimageoftheultimatepoint,,thefaceof"thishasnotyetbeenobtained,thelossofthelonglost"embarrassinghelplesssituation,:Sad-autumnUltimate-pointFundamental-contradictionHaiZi引言秋。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往今来,文人们似乎逢秋必悲,见一叶落而悲天下秋。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开始,秋与悲便隐约结下不解之缘。《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屈原《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到屈原为止,秋与悲虽然已经结下不解之缘,但它们更多是一种隐性的关系,还没有直接的显然的联系。将秋与悲直接捆绑在一起,大量写入文学史的悲秋现象,滥觞于宋玉。他在《九辩》中开篇便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此,人们似乎言秋必悲,言悲必秋,秋与悲、悲与秋再也切割不开。曹丕《燕歌行》:乐往哀来摧心肝,悲风清厉秋气寒。庾信《伤心赋》:悲哉秋气,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李白《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革命女侠秋瑾就义前,只在敌人的逼供词上写下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秋》)。由于海子对终极点及终极意象的巧妙运用,悲秋到海子境界进一步扩大。悲秋的诗词语句,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文人都有见秋悲、悲见秋的潜意识思想。对“悲秋”的研究,有学者着眼于文学史,研究其原型、历史续接及影响;有学者重点研究“悲秋”的言语叙述方式;有学者从一系列“悲秋”意象中研究“悲秋”

试论“悲秋”书写与海子的诗歌创作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54 KB
  • 时间2019-0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