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岔文化初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岔文化初论一、绪言西岔文化因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岔遗址[1]的发掘而命名。自1997年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就组队对该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截止2002年,已历经四次发掘,获得仰韶、龙山、朱开沟[2]、商周时期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其中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包含了一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器物群,区别已知周邻考古学文化,因此被命名为西岔文化。本文拟从文化特征入手,对西岔文化的分期、年代、文化关系、渊源及相关诸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不当之处,望请老师指正。二、文化特征的归纳根据目前的发现,西岔文化遗址仅存在于内蒙古南流黄河东岸的清水河县境,继西岔遗址之后,又调查发现四座塔、扑油塔[3]等遗址,碓臼沟遗址[4]因与西岔遗址相邻,二者之间文化遗迹绵绵不绝,故合并一处,统称为西岔遗址。经数年对西岔遗址的连续发掘,已基本搞清了西岔文化的内涵,其文化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房屋均属半地穴式。平面呈长方形,绝大多数四周筑有夯土墙,居住面为垫土面,灶位于房内正中,或有附灶位于房内一角,多用石板围砌或铺就。个别房内有柱洞,门道多向东或东南。2、墓葬未发现集中的基地,仅在遗址中有零星发现。均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单人侧身直肢葬,头向北或东南。随葬品简单,主要为料石、玛瑙、绿松石做成的项链及弹簧式耳环,另外还有管銎铜斧、骨锤、玉环、石璧、穿孔石铲、贝等。基本不见随葬陶器。3、灰坑以坑口呈椭圆形、圆形的直壁平底坑为大宗,坑口呈圆形或方形的袋状坑较少。个别灰坑掏有壁龛或有用石片做成可踩踏的阶梯,有的坑壁用石块围砌或一侧筑有夯土墙及石墙。4、生产工具及武器农业工具最为常见,有长方形石刀、石斧、石铲、骨铲等。手工业工具有石凿、石研磨器、砺石、铜刀、铜锥、圆台状陶纺轮等,种类繁多,另外还发现了较多的陶范。渔猎工具有陶片制成的网坠、骨镞、铜镞等。武器皆青铜制品,种类有管銎斧及短剑。5、生活用陶器夹砂灰褐陶和泥质褐陶在陶系中占突出位置,绳纹是主体纹饰,水波状划纹较具特色,附加泥条、乳丁、圆圈纹及镂孔少见。炊器主要为鬲和甗,盛贮器中以高领罐为大宗,另外还有鼎、豆、单把罐、双耳罐、鼓腹罐、盆、缽等器类。制法均采用手制,流行鋬耳及外叠唇作风。鬲的制法为口腹部与空足分别制做,鬲足模制成型后,用泥条联接裆部,再与口腹部扣合成器。三、分期与年代推定经发掘的清水河县西岔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器物组合完整,地层关系明确,为西岔文化的分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层位关系西岔遗址的发掘,共获得以下四组典型的层位关系。T2327②→H12→③→③AF4→H134H308→H330H309→H322观察上述单位陶器的形制,T2327③A、H134相同,H322、T2327③相若,H330、H309相似,T2327②、H12、H308、F4无差异,但H134、H322、H309、H308之间却存在着内涵上的差别,这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分期意义。为使分期工作的结果更具代表性,通过类型分析,又筛选了一些重要单位,加入排队,其中H86、H96与H134;H342、T2925③与T2327③;H371、H11、H325与H309;T2②、H9、H264、F7与F4,因内涵相当,分别归入相应的组。综合以上层位关系,可将西岔遗址内涵相似的单位分为四组,从早及晚的关系可归纳如下。T2327③A、H134、H86、H96H322、T2925③、H342、T2327③H330、H309、H371、H325、H11T2②、H9、F4、H12、H308、T2327②、F7、H264以下有关陶器的形态分析,基本取材于上述单位。2、陶器形制分析西岔文化的器型有双鋬鬲、高领罐、豆、鼎、甗、盆、双耳鬲、单把罐、鼓腹罐、双耳罐、簋等,其中双鋬鬲、高领罐、豆、鼎在陶器群中所占比例最大,基本涵盖了炊、储、食三大基本生活用具中的主要器类,它们以稳定的组合及特征贯穿于遗存的整个时段,而且发展轨迹清晰,且具明显的年代特征,是我们分析的典型器类,其它器类虽然在陶器群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因所占比例较小,变化脉络不明显,不宜做为分期的主要依据。双鋬鬲多为夹砂灰褐陶。流行不明显的外叠唇,肩、口部附对称双鋬。多通体施绳纹。依口、腹部形态分为三型。A型矮侈领。按其肩、腹、裆部的变化分为四式(图一,1~4)。Ⅰ式H96:1,侈口,溜肩,弧腹,腹最大径偏下,裆隔较高,分裆较高,柱状实足根。Ⅱ式T2925③:1,口略侈,弧肩,略鼓腹,腹最大径居中,裆隔较高,高分裆。浅细绳纹。Ⅲ式H309:2,略侈口,鼓肩,鼓腹,腹最大径居中,档隔较矮,分裆较低。Ⅳ式F4:2,侈口,鼓肩,腹最大径偏上,裆隔较短矮,低弧档。演变趋势:肩部由溜肩变为鼓肩,腹最大径上移,裆隔由高变矮,裆部由高变低。B型高侈领。依据腹、裆部的形态分为三式(图一,5~7)。Ⅰ式H86:1,口略

西岔文化初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19-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