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中药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文中除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括任何其他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者,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完全由自己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副互鱼型 导师签名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知道中幽中医研究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中医研究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中国中医研究院2002级博十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红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红药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唇柱苣苔属Chirita植物红药(chiritalonggangensisw:工Wangvat'.)的全草,为壮医常用药材。本种系我国特有,主产广西西南部。全草入药,微甘,涩,平,具有温补养血、消肿止痛、活血补血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身体虚弱,贫血及跌打骨折。经系统检索CAPLUS和MEDLINE在线数据库至2004年底,未见有关该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的文献报道。初步药效学实验观察红药甲醇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对醋酸诱发小鼠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对于醋酸铅所致SD大鼠贫血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多项抗氧化指标显示了治疗效果。两种药效学实验与该药材的功能主治较为一致。本课题选择我国特有民族药材红药为研究对象,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奠定物质基础,为红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希望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对红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利用溶剂和色谱方法从红药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和1对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并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了24个化合物和1对立体异构混合物的结构,其中a-Dunnione类化合物1个:7-Hydroxy一2,3一dihydro-2,3,3-trimethylnaphtho[2,3-b]furan一4,9-dione(HYl);ll-蔡甲酸类化合物1个:1,4-Dihydroxy-2-naphthalenecarboxylicacidmethylester-4一O—B—L—Rhamnopyranosyl一(1—6)一p—D—Glucopyranoside(HYz);黄***碳苷类化合物 2 个: 2(R)一Eriodictyol一8一C—p—D—glucopyranoside(HY3a)、2(s)一Eriodictyol一8一C一13一D—glucopyranoside(HY3b);苯乙醇苷类化合物5个:3,4一Dihydroxyphenylalcohol—B—D—glucopyranosyl-(1—3)一6-O—feruloyl。B一一D—glucopyranoside(HY4)、3,4-Dihydroxyphenylalcohol一13一D-glucopyranoside(HY5、、 3,4一Dihydroxyphenyl alcohol一6一O—caffeoyl—B—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B)(HY6)、3,4-Dihydroxyphenylalcohol—旦一D—glucopyranosyl·(1中国中医研究院2002级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3)‘6一O—caffeoyl—p’D—glueopyranoside (Plantainoside D)(HYT)、3,4一Dihydroxyphenylalcohol—B—D-glucopyranosyl一(1—3)一4一O—-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HY8);木脂素类化合物1个:3。,4’,9,9'-Tetrahydroxy-4,5一dimethoxy一2,7’-cyclolignan(I-rvg):蒽酲类化合物2个:2-Hydroxy一7一methyl一9,10-anthraquinone(HYll)、2-Methyl一9,10-anthraquinone(HYl2);三萜类化台物1个:鸟苏酸(HYl3):甾醇类化合物3个:B一谷甾醇(HY20)、胡萝p苷(HYl9)、13一Sitosteryl—D—glucoside一6’‘palmitate(HYlo);芳香粒酸类化台物5个:香草酸(HYl4)、丁香酸(HYl7)、咖啡酸(HYl6)、阿魏酸(HYl5)、没食子酸(HYl8);脂肪烷及酸类化合物4个:丁二酸(HY20、正三十烷(HY25)、正三十烷酸(HY24)、正三十四烷酸(HY23);其它类化台物1个:D一甘露

红药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研究-中药学专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25 MB
  • 时间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