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预园景区.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要有静观厅、延清楼、还云楼、观涛楼、耸翠亭和古戏台等景观。内园-园中/内之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系上海城隍庙的花园,后修复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门口一对石狮-第七对。进入内园大门通往静观厅的通道内二门口有一对石狮-第八对。静观厅是内园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有硕大“岳飞大战金兀术”泥塑。厅内正堂高悬两块匾额,其一曰“静观”,其二曰“灵昭渟峙”。内园原先是城隍庙的花园,因此厅堂题额自然有道教含义、宗教色彩。静观有两层含意:其一,“观”是道教建筑的专名,“静观”是原先城隍庙道士起居修炼之地。其二,道教认为,只有保持人的纯真本性,才能认识自然万物的发生和变化的根本,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即此意,因此,“静观”又是指道教修炼和认识万物的基本方法。“灵昭渟峙”,灵,神灵,此指城隍神;昭,昭明、昭示,《尚书》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喻指阳间法纲。“渟”,清澈的流水;峙,耸立的高山。大意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劝人从善。城隍庙门殿联语是对此匾的最好注释:“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厅前两侧有一对清代石狮-第九对,系整块青石雕凿而成。更妙的是狮口内含一石珠,石珠滚动自如,可就是无法取出。静观亭内所饰图案都与道教有关。静观厅对面是座假山,奇石林立,正面一块大石如“寿”字,其他有的似九狮盘球,有的似孔雀展翅,有的似犀牛望月,还有如象、虎、猴、鹿、羊、龟等形象。假山上还植有黄杨、罗汉松、白皮松、兰草等花木。明代文徵明云:“动观流水静观山”。环假山有耸翠亭、延清楼、还云楼和观涛楼-第三制高点,园内惟一一个三层建筑。昔日登上三层观涛楼可观“沪城八景”的“黄浦秋涛”。出延清楼可达船厅,因其不会游动亦称“不系舟”-第二个船形建筑。舫前卵石铺地似海浪,寓意“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芥子纳须弥-第三处”的意境特例。静观厅东侧有院落,其西有九龙池。细观池壁石隙间有4条石雕小龙,倒映水中成8条龙,而池身亦似***,故名九龙池。方形小厅“可以观”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郭子仪是唐朝大将,他平定安史之乱,保卫大唐江山,被封为汾阳郡王。他有七子八婿,享年84岁,可谓福禄寿三全。古代90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70岁为下寿,郭子仪因声名地位而称上寿。内园古戏台。此戏台原在闸北区塘沽路北钱业会馆内,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双戏台。1974年,因市政建设搬迁,一迁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移至豫园内园。戏台7米见方,全高约15米(台柱高约2米),正面有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木雕图案,全部贴金。戏台顶部藻井装饰华丽,呈穹窿状,有助于聚音共鸣(产生音响效果)。戏台正壁有二门,东侧门额有“出将”二字,西侧门额有“入相”二字。戏台两侧石柱上有俞振飞所撰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戏台正对面的还云楼设贵宾佳座,两边有双层看廊,共有200个观众席。陈从周称赞整个院落谓之“曲苑”,人称“江南园林第一台”。城隍庙中国古代的宗教观念是相信“万物有灵”。周代就有祭祀“八蜡”的仪式,其中第七蜡是指水土之神,应当是城隍的原型。城有城神,城外有沟,有水为河,无水为隍,都有神,是为城隍。城隍“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保佑一方平安。对城隍的信仰,始于南北朝,流行于唐宋,明代达至巅峰。这是封建皇权要借助神权加强它的统治。上海古代是海滩渔村,金山滨海有海潮冲击,民不堪苦。据说吴越王时,内宫侍者梦吴先生托言:金山面海,海水为患,非人力可防,汉代功臣霍光有神力,可以建他的庙以镇之,金山便四处建庙祭祀。元代在今黄浦区方浜中路建有一座金山神庙——霍光行祠。明初,秦裕伯被封为上海城隍神。秦裕伯,上海人,宋龙图阁学士秦少游第七世孙。元至正四年(1344年)进士,官至福建行省郎中。明初官至治书侍御史。秦裕伯治政有方,据说他捉到盗匪,首次“教育释放”,再次资助钱粮,放回家乡,第三次就不客气了,砍去手或脚。盗匪感其恩,畏其刑,一时匿迹。朱元璋闻其贤明,三次以礼敦请,裕伯恳辞。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亲下手谕:“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裕伯这才被迫入朝。不久,又以侍母尽孝为由辞归,后逝于上海浦东。朱元璋感叹地说:“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遂封裕伯为上海城隍庙神。上海有了自己的城隍神,但是一时没有“办公”的地方。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上海知县张守约就将秦裕伯请到霍光行祠,前殿奉霍(光),后殿奉秦(裕伯),老百姓喜称“一庙二城隍”。明末清初,上海成为东南之都会,清嘉庆年间,上海城隍庙香火鼎盛。鸦片战争后,城隍庙诸殿成为废墟。1927年重建后的城隍庙重新成为沪上胜景,当时有“到上海不逛城隍庙等于没到过上海”的说法。“文革”浩劫,“城隍”扫地出门,殿堂成为老庙黄金店铺。1994年,城隍庙归还道教,修葺一

预园景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