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精神贫困的根源及其影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精神贫困的根源及其影响温铁军邱建生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邱建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摘要:一直以来,我们关注人们在物质层面的贫困问题,却鲜有跳出这物质贫困本身,看到造成这一贫困的精神层面的因素。诚然,人们在物质上的匮乏是万恶之源,但在当今世界,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已足够使每一个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贫困的问题了,因为从总体上说,正是西方世界、城市的精神贫困问题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物质贫困。关键词:精神贫困城市发展主义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目标指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消除世界范围的贫困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项承诺。但本世纪头十年两次蔓延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饥荒以及零八年的金融海啸,无疑对联合国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挑战。实际上,这个世界的问题不是发展得多或少的问题,而是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如果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发展可能就会南辕北辙,越发展,问题越多。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个问题同样适用。在过去三十年,我们的发展大大地消除了人们物质上的贫困,减少了约两个亿的贫困人口,被视为世界的“减贫冠军”。但今天,我们在发展议题上面临的问题并不比三十年前轻松,贫富不均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挑战。因此,当我们展望新的一个三十年时,我们必须思考“发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再前行。过去三十年,发展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消除贫困,今天,发展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为了消除贫富不均和修复自然。今天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之间不应是过去掠夺与被掠夺、赢与输的关系,而应是互助共生、多赢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对发展范式的新的思考中,我们来探讨这个时代面临的新的贫困问题,即城市的精神贫困,以及,它与广义的农村物质贫困的关系。城市的精神贫困及其根源几年前上海世博会喊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赢得一片叫好声。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来源: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享受上,更舒适的住宅,更舒适的衣食住行娱。这本无可厚非,只是人们在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可能给其他人带来的损害,比如不会说话大自然,说话声音很微弱的农民和农民工。实际上,在城市的高歌凯进中,是乡村荒芜的背影,正是乡村的劳动力、土地甚至资金支撑了城市并使其具有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底气。关于乡村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有很多的研究和统计。用货币来衡量,自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初,乡村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对城市的贡献是七千个亿,从实行统购统销到

城市精神贫困的根源及其影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