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渗透膜法新技术.ppt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正渗透的原理正渗透过程(ForwardOsmosis,简称FO)是以选择性分离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溶液中的水分子从高水化学势区(原料液侧)通过选择性分离膜向低水化学势区(汲取液侧)传递,而溶质分子或离子被阻挡的一种膜分离过程,正渗透过程是通过跨膜渗透压差,而不是通过外加压力(如反渗透膜过程),作为驱动力使水通过分离膜,最终会导致原料液的浓缩和汲取液的稀释,浓缩的原料液可以作为下一次正渗透过程的汲取液循环利用,而稀释的汲取液可以借助化学沉降冷却沉降、热分解、热挥发等标准方法从汲取液中获取产品纯水,并使汲取液得到浓缩。正渗透的原理外浓差极化伴随着渗透过程的进行,原料液侧膜表面处有溶质的积累,导致膜表面渗透压升高,从而使得有效渗透驱动力降低,称为浓缩的浓差极化;同时汲取液侧膜表面处溶液被渗透过来的水稀释,水化学势却显著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稀释的浓差极化,这两种极化现象都会导致膜两侧主体溶液的渗透压差要远低于膜活性层两侧的渗透压差,即:正向渗透的传质推动力减小了,也就是说,正渗透过程也同样存在浓差极化现象。FO膜两侧的外部浓差极化都会导致有效渗透压的降低,但可以通过提高膜面的流速和扰动来消除外部浓差极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FO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外压,其外部浓差极化影响要远小于RO,不是造成FO膜通量远低于预期值的主要原因。内浓差极化当所用的正渗透膜是对称的膜,且在不考虑外浓差极化现象的时候,渗透压差的梯度递减过程如图(a)所示内浓差极化当多孔支撑层朝向原料液侧时,溶质会在紧靠致密层的支撑层孔内部得到积累,如图(b)所示,这称为浓缩的内浓差极化,不能通过错流的方式消除内浓差极化当多孔支撑层朝向汲取液时,膜孔内的浓差极化则应称为稀释的内浓差极化,如图(c)所示一般的在水纯化和脱盐的应用中,正向渗透膜的朝向多选择后一种形式正渗透的影响因素温度的影响温度对反渗透的影响主要在于温度升高会降低水的粘度,从而提高扩散系数,最终使得水通量增大表明温度升高,会降低内浓差极化,提高水通量,但并不是越高越好,为水通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加重内浓差极化。膜方位的影响膜的方位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浓差极化现象,有研究表明这两种极化现象对水通量的影响差别很大,因此要根据具体应用选择合适的膜朝向,一般的在水纯化与脱盐的应用中,正渗透膜的朝向多为活性分离层面向原料液。正渗透的影响因素流速的影响外浓差极化却可以通过增大流速,增加漩涡来消除,因此在运行时要采用错流的方式,提高流速,减小边界层的厚度,以削弱外浓差极化的影响。原料液和汲取液的浓度的影响当原料液的浓度一定时,汲取液浓度增大,会使得渗透压差加大,从而提高水通量,但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水通量会下降,这是因为浓度很高时,浓差极化会加剧。应用—海水淡化(中试),驱动溶液为6mol/L铵盐,/(m2·h)盐的截留率大于95%通过适度加热(约60℃),将铵盐分解成氨和CO2并循环使用,剩余的液体就是稀盐水。该稀盐水蒸馏或膜蒸馏即可获得纯净水。节能应用—废水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试)垃圾渗滤液的处理,TDS达到100mg/L一下,也可用于污泥浓缩,总磷去除完全,氨氮总凯氏氮去除90%膜通量25L/(m2·h)抗污能力很强,通过测定盐度确定受污染程度

正渗透膜法新技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31 KB
  • 时间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