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军事人才两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跨世纪军事人才两论养精蓄锐──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对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公正的。只是由于人类的不同选择和利用,才造就了自身的“三六九等”。历史不怜悯弱者,机遇不理睬“如果”。时间的最高价值只属于自强不息、惜时如金的人们。每一次明智的选择,总会迎来一番辉煌;每一次庸昏的懈怠,总会结现一片苦涩。上下五千年,东西八万里,类似“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警世恒言,已足够人类享用的了。循着“形势─任务─方法”这个“三段式”的思路,我们军事人才发展战略无疑迎来了“养兵千日”的宝贵时机。几年前,叱咤风云的战略家发出的“本世纪无大战”的预言,已愈来被发展中的世界年证实。有幸生活在这样一时代,更多的应该感到紧迫和沉重。要想利用同样的机遇,使我们军队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用高于他人的方略,付出高于他人的劳动。否则,即使是追随他人、亦步亦趋,结果也只参是现状的时间移位和空间再现。***同志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发表的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无疑为我们推进军队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比以往任何进修都更加艰巨。战争年代的情景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全国动刀兵,将士齐出征”,那时在“一切为军队,一切为前线”的思想指导下,军队所得到人才、物力、财力是最好、最多、最快的,各类人才源源不断涌入部队如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大业中,大量人才必然首先要满足中心工作之需。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军队质量建设也亟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军队既要支持国家建设,又要利用有限经费,提高自身的质量,这个矛盾本身就决定了我们的历史选择,养精蓄锐,首先从人才抓起。过去,我们采取的是“从战争中学****战争”,从战争中选拔人才。如今,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战争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相当一部分军官没有经历过战争,百分之百的军官没有经过现代高技术战争。而士兵队伍,基本上是和平兵。对此,我们虽然不能推导出结论性的估价,但至少可以为我们改进训练手段,提高作战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数。这个状况同样决定了我军的质量建设,只能选择人才这个根本。基于这种形势的要求,教育训练以及一切与此相关的事物,在跨世纪的几十年间便被历史地提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上来。类似的历史时期不止一次地昭示:储备人才,一本万利。确立“大人才观”。过去我人在论证人的数量时,一说是“人多好办事”,一说是“少而精”。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二者都不无道理。而事实上,人的多少虽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质量,看人的成才率。客观规律决定的人才观念,必须具有超前和跨行业、跨国界的属性,也就是大人才观,这一观念的确立,取决于世界大势的变化和科学知识的高度交叉。其实,这种观念早在二战中就已露端倪。英国商船临战应征为运兵船;我国许多专门人才和仁人志士投身抗日前线;美国为了在欧洲抢夺著名科学家海森堡,不惜临时改变战役部署,以一个集团军,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组成特遣部队,直插德国腹地。指挥这次行动的负责“曼哈顿”工程的格罗夫斯将军事后说:“得到海森堡要比俘获10个德军师要有价值得多。”这一次行动的成功大大加快了美国研制***的进程。据统计,美国从1949年至1969年的20年间,。其中阿波罗登月工程1/3的高级工程师,美国著名大学1/3的系主任都是华人或华裔。大人才观一经确立,军事人

跨世纪军事人才两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