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 居 秋 暝》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居秋暝王维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并称“王孟”。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墅。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时间、地点、天气静景:月、松、泉、石动景:浣女归、渔舟下诗人愿望理清文意★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展开想象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诗人用淡雅的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用文字描述画一幅秋景图。简介课文诗画赏析1赏析2鉴赏小结深入探究“空山”真的空吗?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还是说“空山”?提议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改为“明月林间照,浊泉石上流”,行不行?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深入探究“空山”真的空吗?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还是说“空山”?山高林密不见人,秋雨过后,山中更显一片空寂,这是心灵的感觉。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鹿柴

《山 居 秋 暝》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87 MB
  • 时间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