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少年中国说》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少年中国说》教案
张庆敏
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二中
一、教案背景
在进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的大环境下,我校开展了提倡爱心,提倡文明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作业分层次,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
教学课题
《少年中国说》
教材分析
严谨的结构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本文的论题,表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文章采取由反入正的写法,一正一反,壁垒分明,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也指明了本文的政论性质。
(首句)总起句,告诉人说人目的在于喻国,类比论证。
第二部分:(2)
以人喻国
(2-10)主体层次
末句点明上文论述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不同的用意,及时引入文章的正题。与第一层遥相呼应,使全段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老年人常思即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第三部分(3):
展望美好前途,号召担当责任。
第一层(1-6)点明本段中心,说明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层(7-11)展望祖国的美好前程。
第四部分(文章的附识):引述岳飞的满江红,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严密的推理
在第二段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层的前面有三个大的排比句组,把老年人和少年人的性格不同作了对比论述。每一个排比句组都是从老年人和少年人各自的心理特征说起,层层推理,最后归结到性格特征上来。例如由老年人“常思既往”这一基本心理特征可以推知其“留恋心”,再由“留恋心”推知其“保守”,又由“保守”推知其“永旧”,最后归结为“照例”。
炽烈的感情
本文通篇都贯穿着对少年中国的热情讴歌,而第三段最后一层表现得最为突出。作者出色地运用了象征兼比喻的写法。“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和“鹰隼试翼”,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比喻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比喻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继之,作者又以“天戴”、“地履”等语句塑造了祖国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这些描写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里,确实能唤起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坚定民众救亡图存的决心。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词;掌握文章的结构,文中的推理,文中的想象;体会文章炽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炽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是中年人,你们是少年人,少年与国家是什么关系呢?(引起学生的思考)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课本。板书:6 少年中国说
(二)新课
1、生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是不是觉得文章有些看不懂,也不好理解。要想理解得透,先从文章的时代背景说起。
2、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争抢瓜分中国作为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努力探求救国图强的道路。梁启超组织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维新变法。这篇文章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所写。
3、讲解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课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总之都是为说明一种道理。本文是议论来

《少年中国说》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