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打造多样的体验活动教学“千克与克”王沁平 分类:教学反思 “千克与克”是计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千克与克”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不足以支撑起学生对于物品质量值的判断。质量单位的建立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仅靠眼睛观察。因此,课堂中必须搭建起一定的“支架”,来支撑学生对于质量是1千克与1克物品的直观感知,避免死记硬背。而“支架”如何搭建,如何让抽象的知识在搭建的“支架”上生动起来,成为了本节课的落脚点。 【环节一】比较轻重,呈现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单位质量1. 体验一:猜(1)呈现文具盒、书本。师:哪个物品比较重?生:看起来文具盒比较重。生:不一定,放手上掂一掂。(多名学生掂文具盒)师:重多少?生:1斤、1千克、1克……(环节意图:学生对于物体轻重的感觉,首先是基于大小的判断,大的重,小的轻;之后提升到大的未必重,小的未必轻,需要用手感知。同时,在生活中描述质量的单位也由学生说出来,尽管此时学生并没有准确地理解单位。本课时讨论所需的基础材料已经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学生对参与物品质量判断充满了热情。) 2. 体验二:称师:到底是1斤、1千克还是1克呢?谁有办法来解决?生:用秤。呈现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衡器:                                             师:这么多秤,用哪个来称比较合适?同学们讨论一下。活动:学生分别介绍一种秤。结论:用台秤比较好。(环节意图:学生最熟悉的秤是第四种,很多家庭都有,第三种电子秤超市比较多,学生也比较熟悉,天平学生见的不是很多。在介绍中,学生很有话说,呈现了充分的生活经验,且很有成就感。) 师:仔细观察,台秤由哪几部分组成?……师:在刻度盘中,你发现了什么?生:最大称量2千克,最小称量50千克。生:不对,应该是最大称量2千克,最小称量50克。师:看来,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kg上。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千在英文中用kilo表示,克在英文中用gram表示。为了方便书写,把两个单词最前面的字母留下。板书:  师:你明白最大称量、最小称量的意思吗?生:最大称量就是一次可以称的最大质量是多少,最小称量也就是能够称的最小质量是多少。师:谁猜对了文具盒的质量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刚好是1千克。(环节意图:以台秤为例,正式认识千克,并明确千克的英文书写。一方面,落实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操作,确认1千克的质量,完成了对“猜”的正确结果的选择。) 【环节二】充分感知,积累标准经验,建立单位量感1. 体验三:验材料呈现:学生拿出带来的1 千克的物品。师:同学们,我们都回去准备了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我们来比一比谁带的物品质量最准,好不好?(3 位学生上台展示:一袋苹果、一袋黄豆、两包盐)(环节意图:本环节旨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对物品种类的关注转移到对物品数量、大小等与质量相关属性的关注上,并开始思考怎样的物品的质量大约会是1千克。) 2. 体验四:掂(1)一掂:1 千克的单一物品,建立标准量感。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请按屏幕要求做出以下动作。要求:站起来左手掂一掂,站起来右手掂一掂,坐下左手掂一掂,坐下右手掂一掂,闭着眼睛掂一掂,同桌交换再掂一掂。(环节意图:经历多种掂的活动,丰富感知的途径,初步建立对1千克物品的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