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凯劳动关系学-第04章.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第一节劳动关系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一般人们把能够对劳动关系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通称为劳动关系的环境。劳动关系系统与所处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劳动关系研究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进来,以便探寻劳动关系系统与环境的互动平衡,保持劳动关系系统的协调发展和稳定运行,从而实现劳动关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系统论观点按照系统论观点,社会关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子系统所组成的要达到一定目标的开放系统,该系统不仅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还要不断地调整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劳动关系是构成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会受到社会关系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子系统,它还要与社会关系其他的子系统发生关系。因此,按照系统的观点,可以将劳动关系的环境划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劳动关系组织的不可控制因素或者间接控制因素;而劳动关系的内部环境因素,则属于组织的直接可控制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是指在系统之外能够对劳动关系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复杂、交错、多变的方式,对劳动关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从系统外施加影响,而在系统内发挥作用。研究外部环境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中。对外部环境的全面分析,有利于劳动关系系统的准确确定,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揭示其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二、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最早将环境概念引入劳动关系研究中的是邓洛普,他在《劳动关系系统》一书中构建了较完整的劳动关系的分析框架。他认为,劳动关系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由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规则网络四部分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大致分三类,环境规定系统内主体的互动。分别是:技术条件,市场或预算的制约,社会系统中的权利关系和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寇肯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劳动关系行为主体对环境变化的对应,在劳动关系模型中追加了“策略选择”这一动态要素。美国学者桑德沃在《劳动关系:过程与结果》一书中,不仅构建了劳动关系理论模型的分析框架,还对影响劳动关系及其管理运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1环境因素,2工作场所因素,3个人因素。三,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发展的环境变迁与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最近20年,因交通信息业与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社会与经济、文化结构都有非常大的变迁,这些变迁的速度与幅度比过去数百年来所累积的变化还要快、还要大。造成社会与经济结构巨大变化的几个主要趋势是:1,国际化、自由化与全球化2,中产阶级的兴起与产品需求的多元化3,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4,政治民主化与法律规制的缓和黄越钦教授把21世纪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扬弃意识形态枷锁,进入环境本为的新时代。21世纪劳资关系的主要特质,正随着全球意识形态的退潮而逐步浮现。工业革命以来曾经被认为是劳资间互动基础的阶段“斗争”正逐渐消失,以“合作”为本质的劳资关系体制逐渐形成。不论是理论或实际,劳资政各方合作共同提升工作环境的品质,落实工作环境权,可断言将成为21世纪劳资关系体制的主轴。

常凯劳动关系学-第04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57281760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