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民事能力.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民事能力李锡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一关于能力法学有“能力”范畴(Fähigkeit),通常解释为法律资格或法律地位,如梁慧星先生认为:“法律上所谓能力,是指在法的世界中作为法律主体进行活动,所应具备的地位或资格。”民法学有“民事能力”范畴,通常解释为民事关系中的法律资格或法律地位,如张俊浩先生认为:“民事能力,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我国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能力”的释义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所谓主观条件,指是否成就取决于主体主观努力的条件,包括主体的身内条件和身外条件,身内条件又包括心理条件和生理条件。如,某人有能力演算这道****题,这里的“能力”指某人的智力,即心理条件;某人有能力举起一百公斤,这里的“能力”指某人的体力,即生理条件。某人有能力供子女上学,这里的“能力”指某人的财力,为身外条件。引文中的“主观条件”,无论理解为身内条件还是身外条件,心理条件还是生理条件,都没有资格或地位的含义。从法理上说,社会认为某主体有条件胜任某类任务时,可通过法律赋予其相应的资格。法律上的所谓“能力”,就其本义而言,其实是指此类条件;各类法律资格则是法律对主体的各种“能力”的确认,或者说主体的各种“能力”的法律表现。民事能力其实是主体取得各类民事法律资格的主观条件,或者说根据。各类民事法律资格则是法律对主体的各种民事“能力”的确认,或者说主体各种民事“能力”的法律表现。 19世纪德国法学家将主体的民事能力区分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意思能力四种,以下分别讨论。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二关于民事权利能力法学上的主体,指权利义务的载体。义务是法律上的行为强制。这意味着义务人必须享有行为资格。任何行为都是行为人对自己的人身的支配。这意味着义务人必须享有人身权。法学主体其实就是权利载体。任何事物,只要享有权利,就是法学主体。法学主体的“能力”,首先是成为法学主体的“能力”,即权利能力。民事主体的“能力”,首先是成为民事主体的“能力”,即民事权利能力。成为法学主体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呢?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权利是法律确认的行为资格,本质上是意志的实现资格。意志是人脑的产物。各人的意志是各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独立的,自主的,他人无法直接支配其形成过程。意志是否正确,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社会必须允许个体人表示自己的意志。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示的。这意味每个具有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的个体人,必须享有表示其意志(不是实现其意志)的行为资格。所谓成为主体的条件,就是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法律对这一心理基础的确认,就是赋予这一心理基础的载体以权利资格。这一心理基础因而成为权利资格的根据。权利资格的根据就是权利能力。可见,权利能力概念虽然通常表示权利资格,本义应该是权利资格的根据,即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民事权利能力概念虽然通常表示民事权利资格,本义应该是民事权利资格的根据,即在民事领域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或者说产生民事意志的心理基础。如果说,意识——或者说意志——是区分人和非人的生物学根据,心理学根据,哲学根据,那么,权利能力就是区分人和非人的法律根据。据此,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应该是个体人成为法律人的唯一主观条件,产生民事意志的心理基础应该是个体人成为民事主体——民事领域的法律人的唯一主观条件。历史上,奴隶有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但不是法律人。这说明当时的社会不承认他们有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他们的意志只是心理学上的意志,不是法律上的意志,无法律上的意义。这意味着当时的社会不承认奴隶有成为主体的主观条件,不赋予他们权利能力。不赋予有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的个体人以权利能力,是为了把他们排除在社会以外,成为社会成员的客体。一个生命人,如果能正确判断其一般行为的后果,反映了心理的成熟。成熟的心理所产生的意志是一般意志。未成年人和智力障碍人不具有产生一般意志的心理基础。但现代社会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入世资格”即做人的资格平等,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应该享有与具有产生一般意志的心理基础的个体人平等的法律地位。现代社会通过监护制度,使未成年人和智障人现实地享有权利,成为法律人。在法理上,这意味着监护人的意志被视为未成年人和智障人的意志,监护人产生一般意志的心理基础被视为未成年人和智障人产生意志的心理基础,未成年人和智障人被视为具有成为主体的主观条件。赋予不具有产生一般意志的心理基础的个体人以权利能力,是为了使他们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法律上的拟制主体没有真实意志,只有拟制意志。拟制意志无心理基

论民事能力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