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经典,爱智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同情还是批判?这是一个问题——读经典,爱智慧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中学哲学课的目标即激发学生对智慧、对哲学的爱。中学哲学课堂要变得生气勃勃,富有生机、活力,必须突破教条的灌输这样一种局限,体现其弘道、育人、爱智的学科特点;突破单一的知识目标的限制,发挥其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激活灵性与创造的功能。现行新教材在资料的选取、内容的搭配、讲解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突破与可贵的努力,虽然并未尽如人意。但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利用,发掘其潜在的(当然也是应有的)价值,是能够营造出爱智慧的哲学课堂氛围的。如果我们对教材所引述的所谓“错误”思想更多地作“同情”的而非“批判”的理解,那我们就会获得意外的收获。(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苏格拉底说:“我认为智慧这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于神;但爱智这个词倒适合于人。”“爱智是人的自然倾向。”(教材第4页)由于受无神论的多少年的“洗脑”教育,中国人一提起“神”这个概念来,必然就大摇其头,认为是错误的认识,是有神论,应该予以批判。但是人毕竟是语言动物、有意识的动物,在语言中存在但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对人就没有意义吗?比如说,数学里面的虚数,没有实际的外物可以对应,而且完全违反常理,但它常常成为运算长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引导。比如说“理想”,通常在现实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就出现了,你能说它没有意义吗?在这里神的概念也可以这样来看,它被比喻(就说是比喻吧)成是与人的有限性、物质性、无知性、有死性相对立的一种无限、万能、全知、永恒的存在。神具有无限的智慧,人所窥见的只是神的智慧的很小一部分,而且,由于死亡,人的一切在世的荣光显得毫无意义,变成虚无。这些显然都是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而持有神存在、天国存在的一种信念,可以让人的现世过得有意义一些,不至于像佛教所说的那样“苦”。就是从最低限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说智慧是神的,是超越的,是无限的,而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至少可以阻住人的狂妄自大与骄傲自满,把人生变成一个不断探索真理,永无休止地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追求智慧就是从一个无限的角度来关照我们有限的生活,寻求生活的意义或价值,重塑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境界,使我们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二)哲学源于惊讶(哲学的基本情绪:惊讶)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味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教材第3页)教材在引用这句话时,是作为批判的对象提出来的。教材因此说:“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知识论原理,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哲学智慧作为人的认识活动,自然也是来源于实践。但是这样一来,那哲学认识和其他一切知识也就无所谓区别了,我们谈论哲学与谈论邪教似乎就没有区别了。所以,撇开认识论上的争论不谈,我们要说,“哲学源于惊讶”的说法是有其人类学理论上的依据的(有限的人总是试图在无限的宇宙中为自己寻找一个支点,以说明自身生存的意义),而且在说明哲学的“爱智”本性上要比教材的功利主义说法更略胜一筹,因为作为“爱智”的哲学很难说是为了得到外在

读经典,爱智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