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文试论董源山水画艺术供参考学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董源山水画艺术卢小平董源(一作元),江西省钟陵(今江西进贤)人,生于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卒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中主李璟时官北苑使,人称董北苑。董源是一个绘画上多才能的艺术家,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而且技艺精湛。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董源“几于十三科全备,可谓画林中天纵多姿,于古无二”。《宣和画谱》中介绍他的各种绘画时说他“多作山石水龙”“所做《钟馗氏》尤见思致”。然而他对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贡献最大,成就卓著且影响后世深远。***作品有《溪岸图》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龙宿郊民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秋山行旅图》现藏日本大坂博物馆;《潇湘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夏景山口待渡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夏山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等。一、社会现状及人文背景五代南唐,历经朝代更迭。唐天复二年(902),杨行密受封吴王,建都扬州,占江苏、安徽、鄂东、江西。吴乾贞元年(927)其子杨溥称帝。吴天祚三年(937)被徐知诰代替,建都金陵,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叫唐,史称南唐。南唐历中主、后主,曾占有湖南、福建。政权虽转移,但社会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残酷的战争。中主李璟设置翰林图画院。中国社会在中晚唐经五代至北宋进入了封建制度后期,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趣味也随朝代的更迭发生了变迁。山水、自然风景作为文人士大夫居住、游玩的环境,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他们希望保持这种既得利益的长久和稳定,从而将整个社会(尤其农村)理想化、牧歌化,并产生了强烈的抒情心理、思绪和观念。同时在士大夫中出现一种社会性的“隐逸”思潮,并体现与之相关的山水诗画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上。当时大多的文人士大夫是由“乡绅苦读”、“由农而仕”、从乡村到城市的。于是,溪壑丘山、野店村居成了他们争取荣华富贵、楼台亭榭的一种心里祈求、一种感情上的追忆。社会的动乱,朝代的更迭,并没有让汉末以来的佛教消失,反而在经历魏晋玄学“清谈”风气后与中国本土的儒、道互补完成了其“中国化”的“变身”。尤其是禅宗教义的“准泛神论”与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成为主流,使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并从自然中吸取灵感达到“顿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书法、诗歌是唐代最普及、最成熟的艺术,并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无可比拟的高峰,无论是诗歌还是书法都一样从“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烟云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风流潇洒转变成“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便以为姿”。将悲欢情感痛快淋漓地倾注于笔墨之间,使得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的模拟都变为浪漫、抒情。董源正是将这种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发展和创造性地表现在他的山水画艺术上。二、董源山水画表现的内涵与董源同时期的荆浩原本“业儒,通经史”,因时局动乱而避难隐居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但并非是社会性退避的“隐逸”。在《笔法记》中说“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乃知教法,圣贤之职也”,同时也认为“嗜欲者,生之贼也”。所以他的作品是在携笔写生的基础上表现北方山水的“雄壮”之美,并以“载道”。董源在动荡的时代中,却生活在相对稳定且艺术兴盛的南唐。身居仕途,却更萌生有“退隐之心”。文学上词的出现,抒写更多的是一种优闲,伤感的心情意绪,不再是浑厚宽大的“诗境”。江南平远“小桥流水人家”引发的平淡、恬静、寂寞的境界恰恰表现了这种社会性的退隐,并

论文试论董源山水画艺术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