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渔父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请按照本模板中的字体和字号,不要擅自更改教学设计按此模板4页;教学反思1000字左右;《渔父》教学设计学段高中学科语文学校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执教陈平课题《渔父》教学目标通过诵读文本,分析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通过问题探讨等方式,深入解读渔父的人物形象。教材分析(含重、难点)、屈原二人的对话;、神情和动作,全面把握渔父的形象。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深入揣摩和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根据文中对渔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设置问题,探究人物形象。。渔父和屈原的思想碰撞十分精彩,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捕捉智者与伟人的思想火花。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读音和翻译的问题。2、分类梳理各项文言知识点。(一)课前预****检查。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对文言知识点的分类整理,师生讨论指正错误。(二)展示学****目标。(三)课堂导入。《渔父》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屈原和渔父对待现实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面对社会的黑暗和污浊,屈原执著决绝,不苟且、不合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明知不可而为之;他始终坚守着人格高标,宁愿舍弃生命,也要放声呐喊,纵然理想破灭,也要精神清洁。对屈原的评价,后世之人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对于渔父的选择,渔父的形象,后世却争议颇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导入部分的设计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方向——渔父,把注意力从屈原转移到渔父身上。一读文本,理解渔父之言。二读文本,分角色演对白。学生齐读课文,划出渔父的语言描写;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1)渔父为什么能够一眼认出屈原,并了解他的遭遇?(2)在渔父看来,“圣人”的标准是什么?(重点解释探讨“凝滞”“物”“世”)(3)有人认为这句话体现了渔父“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为什么?(4)屈原说“是以见放”,渔父说“自令放为”,两种说法有何异同?自由朗读人物对白,揣摩每句话朗读的语气语调;分角色朗读课文,演绎出人物的特质。“渔父”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渔父的语言。“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提问:渔父为什么能够一眼认出屈原,并了解他的遭遇?“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提问:在渔父看来,“圣人”的标准是什么?(重点解释探讨“凝滞”“物”“世”)“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提问:有人认为这句话体现了渔父“明哲保身”、“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为什么?“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提问:屈原说“是以见放”,渔父说“自令放为”,两种说法有何异同?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在对两位人物的思想情感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之上,分角色朗读对话,力求读出人物的说话的声调语气。、渔父、旁白,分角色朗读。,逐句逐词分析二者语言中所透露出来的情感,并加以揣摩品味。(学生挑选了四句有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分别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听其言,得其为人”,对渔父形象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反复诵读对话,读出语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三读文本,探

渔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