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及侵权责任理论与实务.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26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及侵权责任理论与实务主讲人:陈昶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复兴路法庭副庭长目录第一部分案例案例一:假日教授案案例二:“搜狐门”案案例三:“死亡博客”案案例四:“丑星评选”案其他知名案例第二部分案件特点分析第三部分法律概念中的“网络”是什么?第四部分什么是“人格权网络侵权”案件?第五部分必须注意的几个特征比较第六部分中美关于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制度的差异第七部分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理论解读与实务困境一、第三十六条的规则体系构建二、条文的实践操作缺陷三、条文解读第八部分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案件实务难点与认定一、名誉权侵犯的难点与认定1、设链行为与转载行为2、主动公众人物与被动公众人物的侵权认定3、网络服务商在网民侵犯他人网络名誉权时的侵权责任承担,可能被判定为“知道”的情形4、网络环境下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特殊考量因素二、隐私权侵犯的难点与认定三、“公开权”(肖像权、姓名权)侵犯的难点与认定问答交流部分2/26引言任丽颖(北京律协传媒与新闻出版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非常感谢各位律师在周五来听陈庭长的讲座。今天的讲座是北京律协传媒与新闻出版法律专业委员会来主办的,我是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任丽颖,我们专业委员会今后还会举办很多关于传媒与新闻出版方面的培训,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也希望大家有好的建议和意见给我们提出来。今天我们请到的是海淀区复兴路法庭副庭长陈昶屹法官,讲座主题是“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和侵权理论与实务”。陈庭长是一个学者型的年轻法官,是中国人民大学张新宝教授的博士,所以在侵权法方面的研究很有造诣。陈庭长不但在审判实践当中审判了许多非常著名的案件,像赵本山案、“搜狐门”等很多名誉权、人格权案件,而且在理论方面也很有独到的研究,发表了上百篇的理论文章。今天我们有幸请到陈庭长给我们讲一讲网络环境下人格权这个问题。以往传统的媒体侵权都是就纸质的媒体以及电视台这些媒体而言,现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侵权问题也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下面,我们欢迎和感谢陈庭长给我们做今天的讲座。我们在讲座后面还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交流提问,现在开始。尊敬的任主任,各位律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陈昶屹,是海淀区复兴路法庭的副庭长,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侵权法专家张新宝教授的博士。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是“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的保护及侵权责任理论与实务”。为什么讲这个题目,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当前网络环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相关的人格权的保护越来越紧密。人格权的保护主要是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还有姓名权。这些权利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而且这些权利除了传统侵权方式,在网络环境下还有一些新的特殊形式。这个题目实际上也是我在攻读博士期间研究的一个课题,当时为什么选这个问题,我的导师跟我说,在网络环境下,在中国大量的网站——很多著名的网站——基本上是在海淀,而海淀大量的关于像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这种人格权的案子,都主要是在我工作的这个地方。我基本上掌握了很多一手的材料,虽然可能比较年轻,但是还好,我们的领导比较信任我,给我很多的机会让我去审理了很多网络方面的案件。所以我在审理网络案件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很多一手的资料,也提出了很多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各位律师都是搞实务的,很多问题在理论上、学术上讨论起来好像没有问题了,但是到操作的层面、实践的层面就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的保护问题。我的导师曾经问我,网络上的人格权的保护和传统的或者物理空间上的人格权有什么区别?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由于网络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技术对于侵权责任的影响,确实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与传统人格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确实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此展开一些讨论。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从一些案例开始,因为讨论很多问题可能还是要从一些实践的案件开始做分析。第一部分案例案例一:假日教授案“假日教授”案,这个案子当时也是我审理的。最后这个案子可能也有一些争议,有不同3/26的看法,这个案子的案情有些律师朋友们可能也有所了解。我简单介绍一下。很简单一个事,大家知道五一黄金周后来取消了。曾经采纳的意见就是蔡教授在提交给国务院的假日制度改革方案里提出了一个方案:取消黄金周,分为各个小长假,让大家有所谓的“假”,同时可以休年假。这个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人在百度的贴吧里面就弄了一个吧——“蔡继明吧”,在这个吧里贴了很多对蔡教授发表不同意见的帖子,这些帖子里面可能有谩骂他的、诽谤他的,也有支持他的,但是可能在这里面大量的还是骂蔡教授的,有大量的侵犯他的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的帖子。这种情况可以说在一段时间里算是网络暴力事件。据蔡教授说,经常是半夜三更有人给他打电

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保护及侵权责任理论与实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iztre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