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道家哲学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道家哲学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兼论中国哲学的普适价值及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互补吕锡琛人本心理学是20世纪40、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流派,针对盲目照搬自然科学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的种种弊端,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等人本心理学家重新回到哲学中寻求智慧,道家哲学成为他们注目的对象。罗杰斯吸收老子思想而创立“以人为中心疗法”;马斯洛更是对道家表现出特殊喜好。不少人认为,马斯洛在晚年才接受道家思想,而据霍夫曼《马斯洛传》等书,早在1942年,马斯洛就深为完形心理学家惠特海默(M,Wer-theimer)关于老子和禅宗的演讲所震动,对他“正在形成中的人格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促使他阅读道家书籍。(霍夫曼,1998年b,第107页)晚年的马斯洛坦言,“在心理学中探险并走遍了各条道路”,“认真考虑全部道家的观点”之后,他主张,作为科学家、医师、教师和父母,必须使自己“更符合道家追求的形象”。(马斯洛,1987年a,第8-20页)道家哲学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一文化现象对我们认识道家哲学的普适价值及其现代转换有何启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互补有何借鉴?本文就此略抒浅见,就教于方家。一、自然人性论的影响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和估价是一切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理论基础,在这一问题上,人本心理学家与道家有相当多的一致性。道家认为,人的本性自然纯朴无邪,如以仁义礼法等外在规范束之抑之,“屈折礼乐,啕俞仁义”,不仅会扭曲自然本性,“失其常然”(《庄子·骈拇》),更会造成“捐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庄子·徐无鬼》)的市侩行为和道德虚伪现象。《老子》反对为外物或世俗陈规所缚、所惑而泯灭质朴本性,追求“复归于朴”,认为纯朴而真实地立身处世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丈夫:“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向往遂顺真性的生活:“放于自得之场”,“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郭象《庄子·逍遥游注》)。上述思想主张保持和发展自然本性,隐含了避免过度社会化、寻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协调统一等极富前瞻性和普世价值的观点。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性思想明显地折射出道家色彩而与西方传统观点相悖。在马斯洛《基本需要的类似本能性质》和罗杰斯《我的人际关系哲学及其形成》等论文中,他们均指斥了将人性解释为恶的动物性这一“西方文明已普遍相信”的观点的片面性(参见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由自然演变而形成的人类所特有的“似本能”所决定的,而这一人类共同特性是中性的或者是好的,是“先于善和恶”的,如果压抑或否定这种本性则将引起疾病或阻碍人的成长。基于这一认识,他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既不同意斯金纳提出的以社会规范等外在力量控制、压抑人的生物本性来达到个人完善的主张,又不同意弗洛伊德提出的通过代表社会价值的“超我”对“本我”的压抑或实现升华来促进个人完善的主张,而是强调发现和保持人的内在本性对于发展人格的重要意义,主张合乎本性地生活,“摘下面具”,“没有任何做作”,心理治疗和自我治疗的首要途径是发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马斯洛,1987年a,第111—112页),倡导“处世朴素单纯,保持一双真诚的眼睛”(见霍夫曼,1998年a,第145页);而罗杰斯则在《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等文中强调,促使来访者“抛弃那用来应付生活的伪装、面具”,

试论道家哲学对人本心理学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