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族医药对龙雷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族医药对龙雷之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摘要:从白族医家朱仲希在医案中对龙雷火的辨识及治疗,深入探讨龙雷火的形成及辨识,白族医药学术理论中尤其重视阴火致病的机理,强调真阳虚衰,阴火上冲是龙雷之火的本质,治疗中重视温补元阳,善用附子肉桂。关键词:龙雷火;真阳虚衰;温补元阳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07-0076-0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医中对火认识的萌芽时期,它提出了壮火、少火、君火、相火等诸多火的概念,也指出了火致病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火热证的治疗原则是“火郁发之”。宋、金、元时期,对火的认识不断丰富,认为火的产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在阳盛之体,外来之六气易于化火,内在之五志亦易化火;气虚所致的阴火学说的诞生,为甘温除热的治疗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明、清时期,火学说的理论渐趋完善,从正反两方面来衡量人体火之利与弊,即正常之火不足则需补之,以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运转;异常之火有余则须去之。“少火、常火、壮火、邪火、君相之火、龙雷之火、心火、肝火”等概念的出现,是对火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分类以及归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白族医药受到中医学的影响较大。从保留下来的资料来看,白族医药更像是中医学在白族地区地域化的一种体现,所以白族医药深受中医思想的影响也非常重视人体阳气。如:著名白族医家朱希仲对火热证的辨识中尤其重视龙雷之火的辨证用药。他谈到对阴火的认识时说道:“实火易辨易治,阴火难别难疗。”尤其重视王冰以火逐火的治疗方法,认为阴火生于中下水湿之变,湿气下流,阴火上乘之说是湿陷火逆之变。 1龙雷之火的形成机理“龙火”首出唐代王冰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其内涵是“龙火乃病理之火”,“龙火乃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火。所谓龙雷之火,按取象比类的方法,以龙意喻潜于水中的生命力,以雷之性,说明阳动出阴的升发机理,并以水的寒温,水中火足即元气充沛,比作龙潜的条件。反之,若元气受损,阳虚于下,水寒内盛,则龙不安其位而上浮。龙火上浮,阳动出阴,必须靠雷的升发作用来完成,雷升则火随之。古人应用援引比类的方法,说明龙雷之火上浮为病的从阴出阳的病理机转。龙火不同于相火。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火本阳也,而阳之在上者为阳中之阳,故曰君火;阳之在下者为阴中之阳,故曰相火”。相火之常,是人身生生不息的机能活动,相火生理功能与病理的龙火不同,相火之变则伤阴,结局是阴虚或阴绝而病而死。相火妄动的病症主要出现虚阳亢奋、定性属于虚热,治疗以采用甘寒清热之法,与龙雷之火上浮的虚阳上越截然不同,龙雷之火兼有阳虚寒极的临床表现,常显现于阳虚寒极的病情中。 2龙雷之火乃失位之火人身失位之火又称阴火。肾中阳虚,火不安其位而飞走称龙雷之火,火失其位,阳陷于下,以致二便难温,溏泻有之,血渗下窍亦有之,皆能令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火的躁动亢奋现象。郑钦安在论龙雷之火时指出:“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强调真火在人体生命当中的重要性。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

白族医药对龙雷火的辨识及临床运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