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媒介审判及应对.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媒介审判及其应对【摘要】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利用媒介话语权对待裁判的事项进行事先的不当评说,干预正常的法律审判的现象。在中国的语境下,尤其是媒体具有官方背景,使得媒介审判更容易发生,其消极影响也越大。当前司法公开的趋势和背景,为解决媒介审判这一难题提供了制度支持。结合媒介审判产生的机制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关键词】媒介审判;形成机制;消极影响;司法公开一、媒介审判的概念及其特征“媒介审判”一语出自美国,指新闻舆论超越司法程序,干预、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现象,也称舆论审判或报纸审判。从“媒介审判”的定义和我国当前受到新闻舆论监督的案例来看,“媒介审判”具有如下特征: “正义者”的角度,扮演法官的角色,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做出判断;或者对尚未判决的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的判断等结论; ,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对案件作煽情式报道,刻意突出某些事实,力图激起公众对当事人的憎恨或者同情一类的情绪。 ,并不仅仅局限于党和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说明会。为了找到所谓的“新闻眼”,媒体记者往往穷尽一切可能,围绕犯罪嫌疑人的所有关系展开调查,然后凭借自己的想像编造案情,主观推动案情向前发展; “新闻事件”进行长时间、大容量、一边倒的宣传和炒作,形成一种齐声挞伐的舆论氛围。二、媒介审判的产生机制及其原因 ,舆论效果的产生分两步。首先,新闻媒体通过报道让公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其次,公众依据所收到的信息产生对这类事件的独立看法和意见。在这两个阶段中,媒体不仅扮演着“信使”的角色,也扮演着受众“导引者”的角色。 ,各有其不同的判断标准和运行规则,“新闻舆论监督偏爱‘接受美学’的理论,喜欢按照社会关注的热点并利用民众蕴涵的***去创造轰动效应;而司法审判遵循‘距离美学’的原则,宁愿与公众保持一定距离并经过独立冷静的理性思考来体现法律的精神。因此,产生媒介审判的详细原因可以做如下归结: 价值取向不同。媒体作为社会公众的代表,追求的是社会正义,侧重于结果公正;而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总是利用专门的法律技术以一种程序化的方式定纷止争,相比较而言,更加侧重于程序正义。运行机制不同。媒体总是追求新闻传播的典型性和时效性,试图通过主动出击报道新闻事实,传播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期形成一股舆论的力量来引导公众,在此过程中,“议程设置”和“把关人”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认定方式不同。新闻事实往往是通过个别采访所得,描述案情时往往是渲染煽情,以满足观众猎奇心理,追求轰动效应;法律事实则是规范的证据来源和经过严格逻辑推敲的证据链条方可认定的。判断标准不同。媒体往往以社会道德作为评价事实的标准,其刑罚观念还停留在“报应主义”的肤浅层面,故而常常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等表述;而法院裁判案件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且有严格的法理逻辑推理来支持其结论,司法机关除了要救济被害方、惩罚犯罪之外,还要尊重被告人或者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实现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的双重任务。三、媒介审判的消极影响媒介审判因其报道的方式或时机的不当,极易影响正常的司法程序,损害案件当事人的正当司法权益,破坏国民心目中的司法权威。从

试论媒介审判及应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