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在语文简约课的路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走在语文简约课堂的路上摘要:课改之后,不管是热热闹闹的表演式的语文课堂,还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课堂,看似热闹花哨的背后,有些却是无效学****使语文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难教。关键词:语文;课堂;品位我国清代画家兼诗人郑板桥有诗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指行文绘画如同深秋的树木那样,去掉繁杂的枝叶,以凸显脉络,突出主题。我们语文课堂也应如此,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值得反复体味的“闪光点”,让学生反复品读,以此来提升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学到阅读方法。一、以读促情做铺垫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动情点,在教学时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因子,变文本的“此情此景”为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或喜、或忧、或伤、或愤……从而获得智慧启迪,产生促进自己发展的力量。读书是学生亲近文本的最好形式,读书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好方式。因此,读的时间要充分:一堂课上不能老师的讲解占上风,也不能学生一味地讨论占上风,讲和议是为了促进读;应该增加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默读思考最容易结合。还应当增加老师的范读,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范读退出了课堂。其实在老师的动情范读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何尝不能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我校罗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教学父亲寻找施救儿子的片段时,在轻缓忧伤的音乐中满含深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入最震撼心灵的场景中。通过朗读引领学生想象父亲徒手挖掘施救的画面,体会父亲的艰辛和执着,感受父亲深沉而博大的爱。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在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在学生把握朗读的语气时,教师不强求统一,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效果,通过各种不同语气的精彩朗读,学生对父亲形象的感悟再次得到了提升。二、语言品味入文本叶圣陶先生说:“唯有不忽略研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是全面不偏。”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品味语言。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师生沉下心来,走入文本的字里行间,才能徜徉在语言的世界中,品尝到语言文字的含蓄美。唯有沉入文本,才能让文章不再仅仅是静止的、固化的“文本”,而是一种灵动的“读本”。这样才能让文章中常见的生活化的事物绽放生命的美丽,进而对接上作家心头的情感、智慧与思维,此之谓真正读懂了、读透了文本。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能够捕捉文本的语言及结构特色,在教学时积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亲近语言,比较、玩味、体悟,逐渐地走进课文,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又如罗老师在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时,抓住”时间词语”,让学生猜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又为什么8小时与12小时之间用了逗号而不是顿号?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写得好在哪儿,体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也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生在自主品读、体会、交流后触摸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父亲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慢慢丰满起来。让学生品味语言,着力点不

走在语文简约课的路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