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诗英译认知模式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诗英译认知模式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引入认知模式理论来阐释汉诗赏析及其翻译,通过剖析该诗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认知模式,探讨认知模式下诗歌翻译技巧。另外,认知模式对诗歌意境推理过程具有制约作用,翻译中要考虑到译诗整体的模式建构。[关键词]唐诗英译;认知模式;《春望》[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88-04 一、前言认知属心理学概念范畴,其本质特点是以信息加工为基础,综合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语言依赖于人的一般的认知和经验处理机构。”而这种认知和经验处理机构的表征即为认知模式。“认知模式是知识组织的方式,它允许我们理解各式各样的概念和语义现象。由此可知,认知模式即为认识、感知、理解和加工语言信息的各种方式,它反映了大脑信息处理和加工的主要特点,并外化为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人类认知过程的共性与个性特征,使同等信息既有普遍一致的感觉投射(认知方式趋同),也有千差万别的感受反馈(经验结构差异)。认知模式根据结构原则的不同,可分为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从经验主义认知观出发,每种模式都具有完形特征,都建立于认知结构与客观世界的某种对应关系之中。迄今为止,关于认知模式与诗歌翻译的研究,国内并不多见。笔者拟从认知模式理论出发,结合杜诗《春望》及其译本,探讨诗歌鉴赏与翻译的认知过程特点,为诗歌在认知领域的翻译研究开创一条新路。诗歌以意象为基本概念结构,通过意象的创设与巧妙组合,达到与读者普遍一致的认知结构暗合,即调动读者背景知识与审美经验,收到特殊的语境效果。因而语言形式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如现代英语诗歌中常使用概念模糊的词语而形成复杂的意象”,诗歌信息处理首先着眼于语言外部形式,如词汇选择、句式安排、篇章结构、诗行排列等,通过特殊形式(如突显)唤起审美体验。其次是语境手段,创设特定语境唤起概念与范畴。这两种手段均离不开人对事物的直接与间接经验,因而语用推理隐含其中。诗歌翻译需要将原诗意象即原型范畴“移植”于译文,而认知模式的创设是重要的外部表征,因为译诗在译入读者视野中要激活对等的认知结构。“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词与词,句与句等这些语言单位之间的认知心理单位的转换,并且认知模式是语言单位转换的心理理据,也是基本的语言心理动作方式。”认知模式在译入语中既有与原诗对等情况,亦有不同模式的切换,目的是取得对等认知效果。二、认知模式与诗歌翻译的关系(一)意象图式意象图式不同于意象,不是意象构成的图式。“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汉语民族在联系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时,更倾向于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关系,反映到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主体性思维方式;在认知结构上,则是先整体后局部,先主体后客体。外化为语言形式,使汉语具有“葡萄形”立体结构特征,即主动语态居多。英语民族联系主体与客体,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逻辑,强化其对人的支配作用,思维模式倾向于客观化,认知结构方面先局部后整体,先客体后主体,因而具有“树形”结构的外在语言形式,即被动语态居多。在英诗中传达汉诗意象,考虑到两种语言认知结构差异,改换语言组织形式与表达方式,以建构对等意象图式为目的。“不同的词和句法可以对同一情景进行不同的编码,也就是说,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利用不同意象表达不同的含义。在此意义上讲,意象是语义的基础,语言表达是意象的体现。”如对“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萧鼓哀吟感鬼神”(杜甫《丽人行》)的翻译,“Riversandlakesarefloodedwithrain”,“E’enghostsandgodsaremovedbythemoansoftheflutesanddrums”. 从标题可看出,《春望》为上下空间图式,是站在一个高度俯视都城的春天。“望”字原始意义为向远处看,引申为视力所及的视野,曹松《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后转到抽象认知域,有盼望、希望之意:“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因其在空间关系上有从上往下看之意,还可引申出怨恨、责怪之意:“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战国策•燕策二》)由“春望”二字可窥春天之景,即春景意象已在读者心中构建,而作者内在情绪表达却隐而不现。翻译此标题,关键在激活译入语读者基于经验和知识的概念结构中相匹配的意象图式,将上下空间图式还原,即把“望”字的多重意象再现于译诗之中。我们来看三译例。灵石岛网站译(简称“灵译”)与吴均陶译(

唐诗英译认知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