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文化学 资料.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羄评《汉字文化论稿》羃2009年9月,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暴希明先生的《汉字文化论稿》。该书选取独特视角,从多方面揭示了汉字本身所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正如编者所言:“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最多的一种文字,作为东方的表意文字,它和西方的表音文字不同。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发挥着语言交际以外的文化功能,进而形成了绚烂辉煌的汉字文化景观。”[1]作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入手,一方面从六书和异体字的角度分析了许多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又从姓氏、名字、避讳、谥号、庙号、年号、婚嫁产育等方面论述了和这类汉字相关的文化现象,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汉字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大有裨益。肀一、潜心钻研,新见迭出膈作为一部严肃意义上的学术著作,《汉字文化论稿》不是人云亦云、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作者多年潜心钻研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许多前人所未言及的思想观点,对于汉字文化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如书中第三章“汉字与汉民族的名字文化”就是如此。古代汉民族的上层人士,往往既有名又有字,且两者之间在意义上常常有联系,甚至被古人归结为“五体六例”;人们又常常称人以字,称己以名,以示尊谦。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何以如此又往往语焉不详。而作者却通过对名、字二字语源和构形的深入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因由。在作者看来,人的名之所以叫名,是因为名是个人的代表符号,可以供人鸣呼,同时在古人深层的文化意念中,它又关乎人的命运,所谓“名之为言,鸣与命也”。“名”字构形中的“夕”,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冥夕,也可以指冥冥之中的上苍。而人的字之所以叫“字”,是因为它是由名滋生的,“字”的本义是生育、滋生,“所以古人将汉语书写符号中独体象形的,如人、目、日、月等,叫作‘文’,而由‘文’组合、滋生出来的符号,如武、信、江、河等,叫作‘字’。人的字是由名滋生出来的,当然也就叫‘字’了。字由名而滋生,它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字由名而滋生,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当然在意义上就有联系了。至于为何称字是尊称,称名是谦称,作者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指出,名是年幼时父母给取的,它从小就在家庭中被长辈呼来唤去;而字则由名滋生,是成年后取的,它和加冠一样,也是人成年的一种标志,“由于字是一个人取得成年资格的标志,对成年人,人们自应以***礼相待,表现出应有的尊重,故名和字相比,字是具有尊重意义的名字”:另外,在上古时期,取字也是贵族阶层的一种特权,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是不得染指的。因为“字以表德”,在文人士大夫看来,“只有贵族和文化人才有‘德’,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德’的。”“有字者一般都是贵族和文化人等有身份的人,更使字和名相比多了一层尊贵的色彩,成了身份的象征。”这样的分析不仅道出了名和字的区别,揭示出了名和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因由,而且结合特殊历史阶段的价值观念,深刻挖掘了它们区分尊与谦的文化内涵,令人信服。莃作者在异体字的研究上也是独辟蹊径。与大多数研究者关注异体字的定义和构造方式有所不同,作者从异体字文化成因这一独特的角度切入,着重探讨异体字形成的文化因素,有理有据地深入分析了部分异体字的构形理据,令人信服地发掘出了异体字原本隐而不现的文化信息,使淹没在历史深处的许多史实得到文化语言学意义上的再度确认。作者认为,影响异体字形成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三,即造字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视角和帝王的文化专制。作者并在每一类下都选了若干例字作为典型进行剖析,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异体字下,作者选取了葬、礮砲炮等几组字,研究我国丧葬制度的沿革和炮这种武器的演进历史;在不同的文化视角形成的异体字下,选取了冠、车等几组字,研究古代和冠礼有关的各种礼俗以及车在古代的主要功用等;在帝王的文化专制形成的异体字下,选取了洛雒、曡疊、辠罪等几组字,研究国人对汉字的迷信与崇拜以及帝王的文化专制。作者的这些新见,既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宏观开拓,也有一些是微观、具体实践意义上的探索。那些宏观意义上的开拓固然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创新,而微观的、实践意义上的具体考释也不可小觑。因为,如果没有大量具体的考释提供坚实的基础,所谓的方法论,也就沦为大而无当的空谈了。《汉字文化论稿》这种两者兼备,在方法论指引下进行具体研究的路径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尝试,也是作者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的凝结。蚃二、资料翔实,考释精当袇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料翔实,考释精当。首先,作者以严谨治学的态度,用数年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构建出了一个与论题有关的广博的知识性平台。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资料实际形成了一个精华与糟粕共存的资源库,它们既相互印证,又相互抵牾相互矛盾,需要认真爬梳。正如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戴震所指出的那样:“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2]作者以多年潜心治学

汉字文化学 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