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汲水器溯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欹器溯源(一):仰韶尖底瓶(编辑:李守力) 一个陶壶,其貌不扬,但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悟,被中国历代帝王悬于厅堂之上,成为治国的警诫之器。这件“宝物”我们还得从瑞典的一个博物馆里寻起……瑞典,一个位于遥远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欧洲王国,在她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矗立着一座专门收藏亚洲艺术品的东方博物馆。东方博物馆创建于1926年,这里以收藏众多的亚洲各国艺术品而声名远扬,其中来自中国的收藏品是博物馆藏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造型的佛教雕塑、五彩斑斓的外销瓷器和年代久远的青铜器无不散发着古老独特的东方神韵,吸引着大批欧洲观众。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东方博物馆还收藏有上百件中国仰韶文化的遗物。仰韶文化是距今约五千至六千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以彩陶器为重要代表。仰韶文化因其最早发掘地是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这些收藏在瑞典的仰韶陶罐有的体大如缸,有的却小巧似盅;有的浑圆敦实,有的却细长纤瘦。再看它们的花纹更是形象逼真,动感十足。如,这些陶罐上的水波纹有的是轻泛涟漪、微溅水花,有的是大浪湍急、惊涛拍浪。然而在它们中间,一件体形庞大、长身圆腹、两头尖、瓶身没有任何彩绘花纹的陶壶顿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件陶器由于它尖尖的瓶底不能支撑壶身正立,因此,瓶身只能“躺”在地上。仔细观察,我们终于发现了壶身上,还有两个小巧的耳朵。 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口内径5cm,高89cm,出土于河南省河阴县这件陶壶若是盛农作物,不论是陶器的容积还是瓶口的设计,都不适合。若是储水,它却不能站立。那么,这件形状怪异的圆锥形陶器到底是做什幺用呢?就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博物馆的专家为我们揭开了谜团。原来,这是一个用来打水的水壶,壶身上的“耳朵”是用来系提绳的。人们将空壶放在水中,由于它体形庞大,壶身中空,因此一开始,水壶会倾斜地立在水中。随着水从壶口的灌入,壶身会慢慢地变成直立状态,此时人们只要用提绳将壶从水中拉起,打水就轻松完成了。正是壶身独特的外形,使得原本辛劳枯燥的日常劳作变得轻松有趣,事半功倍。瑞典专家对于中国人能够在五、六千年前就能如此巧妙地运用浮力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感叹不已。然而,当查阅“尖底瓶”的更多资料时,惊异地发现了一种与国外专家完全不同的解释。原来,那只打水用的圆锥形陶壶是一种“欹器”的原型。“欹”是倾斜的意思。也正是由于它的独特外形,反而会使打水变得“事倍功半”。尖底瓶,指的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种陶器。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可略称为小口尖底瓶。它的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中还能见到,所以它存续的时间至少有1500年。其分布范围西至甘、青地区,东至河南腹地,南及鄂西北汉水中游,北达内蒙古中南部、晋北、冀西北地区,见于仰韶文化各类型及受到仰韶文化重要影响的一些考古学文化。据现有资料和研究,尖底瓶最早见于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随后很快为以陕、晋、豫交界地区为核心分布区的庙底沟类型接受和改造,而且也主要流行于仰韶文化的这两个主要类型中。 陕西博物馆藏小口尖底瓶针对考古界以及科普读物中关于仰韶文化尖底瓶之流行说法,半坡博物馆的研究人员1988年对馆藏的一批半坡类型尖底瓶(其中包括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出土的尖底瓶)进行实验考古,结

汲水器溯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112 KB
  • 时间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