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用中药材正品古今变迁-郝近大.ppt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出自黄花蒿而非青蒿千古之谜——巴戟天防己的前世与今生延胡索药材品种的兴衰最早文献记载的芍药不分白与赤白术与苍术鲜药藿香的品种***出自黄花蒿而非青蒿青蒿入药,始载于公元前168年马王堆出土文物帛书《五十二病方》,用于牡痔,其后《神农本草经》以草蒿为正名,以青蒿为别名。公元281~340年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谓:“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969年江苏省高邮县亦有用青蒿治疟的民间经验,它们用青蒿煎三分钟,治疗疟疾,取得确定的疗效。但从古至今青蒿的正品品种一直混淆不清。宋·沈括《梦溪笔谈》在谈到青蒿时说有两种。“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气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为胜”。将古代药材“青蒿”从植物学的角度区别为两个不同的植物来源,而分别冠以“青蒿”与“黄花蒿”之名,是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开始的,他以草蒿、香蒿为青蒿的别名,以臭蒿为黄花蒿的别名。李时珍又在黄花蒿条下解释说,“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人家采以罨酱黄酒曲者是也”。李时珍虽然首先将青蒿异物同名品从一物一名的角度,分别名之为青蒿与黄花蒿,但他在二者的功能主治方面,却对以前二者混用的情况未能正确区分。最明显的是他未曾将“治疟疾寒热”这个要点和《肘后备急方》治疟疾寒热的附方移入黄花蒿项下,可以说这是他老人家在编著工作中的一次绝大的失误。青蒿,其原植物为黄花蒿ArtemisiaannuaL.(菊科)别名蒿子、臭蒿、苦蒿、臭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而此种黄花蒿在北方比较少见,而在北方常被人叫做青蒿的植物应该是ArtemisiaapiaceaHance,它也叫青蒿、草蒿、香蒿。其特点是嫩时可作蔬菜食,而黄花蒿的特点是味臭不可食。千古之谜——巴戟天巴戟天简称巴戟,为中医常用的补肾壮阳、强筋骨药,主要用于肾虚阳痿、早泄、骨痿等症。验方“毓麟丸”就是以巴戟天为主药而伍以人参、覆盆子、山药、神曲等药制成,用治男子阳痿不育及女子阴虚不育症。巴戟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巴戟天生巴郡(四川)及下邳(江苏)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陶弘景云:“今亦用建平、宜都者,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苏敬《新修本草》云:“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连珠肉厚者为胜。”日华子云:“味苦,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又名不凋草,色紫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

常用中药材正品古今变迁-郝近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4.83 MB
  • 时间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