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述《血证论》.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血证论》是唐宗海(容川)总结了前人和自己治疗血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而写成的一部治疗血证的专著。条理清晰,论述精辟。一、对气血关系的阐述人身气血,各具阴阳之性,互为其根,以维持形体的健康,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诸病蜂起,所以他在论治血证之前,首先阐述气血的相互关系,以为辨治各种血证的基础。1、气血的生成他认为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阴阳二气的不断运行所形成的,阴阳就是水火,而水火又是化生气血之源,如他说:“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即化气,火即化血。”他这里所说的水是指肾和膀胱之水,因二者与丹田同处脐下,为一身水精归宿之地。但此水不能自化为气,犹须赖肺吸入天阳之气引心火下交丹田,蒸发水脏水腑,始能化生元气、卫气。所以他既说:“水能化气”,又说“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气若不足,水津就不能上腾下输,营溉全身;水若停蓄不化,气也就郁滞不畅,不能温煦百骸。他把这一关系概括为“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他所说的“火”主要指心火,心火是人体一切热力之源。他认为肢体之所以能温暖,机能只所以能活动,都是以靠热力的作用。脾胃在这种热力的推动下,才能分化和吸收水谷精华,再经心的火化作用而变生血液。然而火不亢盛,固能生血,若心火太盛,不但不生,反能耗血。所以他又把这一情况概括为“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和“火化太过,反失其化。”这说明气是生于肾水,血是生于心火。心火下降肾水才能化气;肾阳上升,水谷才能蒸腐,心火才能化血。这样心肾二脏,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互相生化,运动不惜,才能使人体气血生成无已。同时他又认为心肾升降的枢纽在于脾。他说:“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他的这一认识和《脾胃论》中脾胃为升降枢纽的论点略同,但前者重点在于阐发内伤,故偏重脾阳升发方面;后者重点在于论述血证,则兼顾到脾阴的滋降方面这又是彼此不同之处。 2、气血的作用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活机能的主要物质,二者互相为用,气离开血或血离开气,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统率;而气的宁谧温煦,又依靠血的濡润。血液运行不息,才能敷布营养于全身各部;阳气宁谧,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假使血不运行,便是瘀血;气不静谧,便成燥气或浮气。淤血和燥气、浮气都是病气。所以气盛或气乱时,可迫血妄行,血瘀或血滞时,也可以使气郁遏。这说明气的盛衰能影响血,而血的淤阻也能影响气。如他说:“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即为火盛;血为阴,血虚即是水虚。”又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由此可见,气血的相互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二者只能相得,不能相失。二、血证的病理变化气血二者关系密切,因而血证的发生,往往和气的变化分不开,气的变化情况不同,故影响血证的病变也就有所不同。1、气逆或气盛所形成的血证气逆所形成的血证,一般多以上穷溢出,如吐血、咳血、咯血等皆是。病虽同属气逆,但其中又有不同之处。(1)吐血:吐血来自胃经,因阳明协冲脉之气逆而不降,故治吐血以调胃平冲降气为主,他说:“冲为血海,其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即治冲也。阴阳之气,下行为顺,今乃吐逆,失其下行之令,急调其

浅述《血证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