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综合报告.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发展背景分析 1二、城镇发展和城镇体系特征与问题 6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第二章空间发展战略要点 13一、区域功能定位 13二、空间组织形态 14三、产业支撑与空间优化 16第三章都市圈空间组织与引导 24一、总体结构 24二、片区空间组合 27三、核心城市空间 29四、跨市域城市组团 29五、重点中心镇空间 30第四章都市圈支撑条件建设 33一、交通运输体系 33二、数字城市和信息港 42三、天然气利用 43四、区域供水 44五、基础设施走廊 45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6一、原则和目标 46二、区域环境污染防治 48三、区域防灾减灾 50四、生态功能区划 52第六章区域文化与风景旅游资源的整合 55一、区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 55二、旅游地形象定位 56三、风景旅游资源的整合 58第七章区域空间管治协调 62一、管治协调准则 62二、管治区域与重点 63三、协调区域与重点 70四、管治措施 74第八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78一、区域人才流动机制 78二、区域资金流动机制 80三、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协调政策 81四、区域协调机制 81五、乡镇镇区和农村居民点撤并的政策机制 82第一章规划背景苏锡常地区,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设区市,,人口1349万,是江苏和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发展背景分析1、区域人口最密集、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苏锡常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土地肥沃,是我国农业集约经营较早的地区。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和高产出的殷实农业,促进了人口高度密集,人口密度已达到770人/平方公里,超过沿海其它几个城市密集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浙东北及环渤海地区,并造就了农业经济和水运条件下小城镇均等密集发育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扩张,土地基本开发殆尽,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过程中的各项空间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图1-1苏锡常地区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区域比较(1999年)注: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全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浙东北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环渤海地区受资料所限,仅选择了辽宁境内的大连、营口、锦州。2、城镇发展历史悠久,古今交融的文化积淀深厚苏锡常历史悠久,苏州、常州等城市都具有2千年以上的历史,“水乡泽国”的水、城和谐,历史文化名城(镇)众多,在海内外有着很高的声誉,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吴文化植根的地区,文化底蕴丰厚,内涵丰富,人才荟萃,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苏锡常人充分发挥吴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市场意识强,创新思维优,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现代经济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创造了苏锡常经济的新成就,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思维巧妙结合的榜样。3、%的面积,%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3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投资消费量,%%的外贸出口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2492元,;GDP及外向型经济指标占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也远远超过其人口和土地所占的比重;苏锡常是财税的重要贡献地区,在江苏省以及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珠江三角洲、浙东北、环渤海等沿海城市密集区相比,苏锡常的经济指标高于浙东北、环渤海地区等,但普遍低于珠江三角洲。发挥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水平,是苏锡常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表1-1苏锡常在江苏省及长江三角洲中的经济比重(1999年)苏锡常总量占江苏比重(%)占长江三角洲比重(%)上海人口(万人)(平方公里)(亿元)(亿元)(亿元)(亿美元)(亿美元)(亿元)-2苏锡常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区域比较(1999年)珠江三角洲浙东北渤海湾(辽宁)苏锡常人均GDP(元)(元)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综合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711 KB
  • 时间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