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溺爱与严教的陷阱.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溺爱与严教的陷阱最通俗的理解,溺爱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迁就和过渡满足,它是许多人格偏差的普遍根源。溺爱同溺水一样,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十分危险的。所不同的是,人们更容易避免溺水,因为水与陆地是有边界的,易于辨认,再说人还可以学会游泳,多少能在水里坚持一会儿,即使不慎落水,也还可以自救。而溺爱则不同,人们渴望爱,也愿意掉进爱里,真爱和溺爱从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溺爱常常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像磁石一样吸引你掉进它的陷阱里,一旦有朝一日你意识到了想要爬出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怎样去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完全没有爱的环境中能够存活。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会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如果我们把爱区分为真爱和溺爱的话,从孩子被孕育的那天开始,爱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这时候胎儿需要的是母亲把他作为一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生命被期待,以及这种喜悦和爱意在情绪和行为上的表达。真爱是提供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需要为中心的适宜的环境,它能使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一个热爱生活,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而溺爱则是父母迷失了自我,无条件地接受子女的情感操纵,迎合孩子的病态需要并使之获益,以某种爱的名义使孩子自我无限膨胀,无限美化,最终使孩子失去他真实的自我,而活在虚假的想象中。可以说,所有提供溺爱的父母,在潜意识里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在他们眼里,孩子不过是父母的附属物,因此,孩子的任何需要,也都是他们自己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溺爱是父母自恋人格的投射,他们在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并接受孩子情感操纵的背后,真正满足的是他们自己。    实际上,溺爱和真爱的不同就在于它关注的焦点是父母(或养育着自己),而不是孩子。而它之所以被形容为陷阱,就在于父母的这种自恋披上了“一切为了孩子”的伪装而具有不易识别的隐秘性,常常会被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误以为是真爱。那么,溺爱究竟有怎样的具体表现的?它的美丽外表下到底掩盖着什么呢?    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她的情绪极不稳定,对学****和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觉得活得很累,看什么都不顺眼,想离开家到森林里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又觉得不现实而陷入深深的哀丧中。这是一个活在幻想中的女孩,这种幻想与她内心的现实感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雏燕,渴望着蓝天,又惧怕这蓝天,因为他还没有学会飞。至于那笼子,既让他感到厌恶和窒息,又让他觉得安全和得意。因为就是那笼子使他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鸟,但既然不会飞翔,呆在笼子里比呆在外面还是要舒适安全得多,而且在里面还可以称王称霸、唯我独尊。这笼子就是一个爱的陷阱,是他的母亲含辛茹苦用“爱”筑就的。这是一个焦虑而可怜的母亲,她肚子里的苦水好像几天几夜都倒不完,她因为自身的一些心理障碍而没有工作,与丈夫也没有多少情感的交流,甚至对自己也很苛刻,省吃俭用的,把所有的情感和积蓄都投注在女儿身上,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女儿的需要,女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牵动她的情绪。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这份浓浓的“爱”换回的却是一个傲慢任性的“公主”,她不仅疾病缠身,而且还因无法与父母和同事相处而痛苦不

溺爱与严教的陷阱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