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础护理学重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卧位分类
1. 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
病人自己采用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卧于床上。
2. 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位置上。
极度虚弱、瘫痪、肌无力、意识丧失者。
3. 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 被迫采取的卧位。
如心包积液、肺心病、哮喘发作时所致的端坐卧位。如破伤风致角弓反张体位。
半坐卧位:
面部、颈部术后患者,减少局部出血。
胸腔疾病、胸部创伤或心脏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减轻腹腔脏器对心脏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
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便于引流。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松弛腹肌,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张力,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有利于患者向站立位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体位改变。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一、物理性损伤及防范。
1. 机械性损伤:常见有跌倒、撞伤等
防范措施:1)躁动、意识不清及婴幼儿:使用床档或保护具。
2)年老虚弱或长期卧床者:初次下床时防晕倒(要有个过渡期),常用物品放于易取处(水)。
3)预防跌倒:地面保持整洁、干燥,移开障碍物病室走廊、浴室、厕所应设扶手浴室和厕所应设置呼叫系统。
4)精神科病房:应注意将剪刀等器械收藏好。
2. 温度性损伤。
防范措施:1)冷、热疗法的应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2)易燃易爆品:强化管理, 制定防火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吸氧不能有人抽烟。
3)医院内的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定期检修。患者自带电器,使用前应进行安检,并进行安全用电知识教育。
3. 压力性损伤。
4. 放射性损伤。
二、化学性损伤及防范。通常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或错用引起。
防范措施:1.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
2. 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3.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安全用药的有关知识。
三、生物性损伤及防范。包括微生物及昆虫对人体的伤害
防范措施1. 护士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 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昆虫。
四、医源性损伤及防范。
防范措施:1. 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
2. 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差错事故,做到有效防范,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
原因1. 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受损。
生理因素(年龄、基因);心理因素(情绪紧张,免疫力下降);病理因素(系统红斑狼疮、治疗肿瘤)。
2. 侵入性诊疗。
各种监护仪、导管、插管、内窥镜等介入性操作(非一次性,消毒出问题)。
破坏了机体皮肤和粘膜的屏障功能。
3. 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类药的层出不穷重复使用。
造成了大量的耐药菌株产生;细菌病毒变种。
4. 医院环境。
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首先要通风。
污物处理不当。
5. 管理水平欠缺。
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欠缺。
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不足。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三者组成感染链,特点: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导致感染。
2.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1)外源性:已感染的患者、带菌者、动物感染源、医院环境、设备等。
2)内源性:患者自身。
3. 传播途径:是指从感染源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1)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2】间接接触传播:医护人员的手、介入性操作、水源及食物;生物媒介等。
2)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如飞沫、菌尘,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口、鼻粘膜或眼结膜导致的传播。
4.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影响宿主易感性的因素:年龄;疾病;营养、生活型态;心理状态。
压力蒸汽灭菌法:
安全操作
包装合适
装载恰当
密切观察
灭菌后卸载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紫外线灯管
,一般每两周一次用无水乙醇纱布擦拭以除灰尘。
2. 消毒环境合适:清洁干燥,电源电压220V,空气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40%-60%。
3. 正确计算并记录消毒时间,紫外线的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
4. 加强防护。
5. 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一)根据

基础护理学重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11888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