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身份认证与文学研讨.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身份认证与文学研讨.docx一、导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我们在与他人或群体的复杂交往中,很自然地会关注我是谁,我身在何处等涉及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身份认同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并且没有任何衰退的迹象。认同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而身份认同则是指人们在个人或集体这两个角度,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以及这种认识是如何由文化建构而成的。[2]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关注和青睐,身份认同也由单纯的哲学角度进入到了当今广阔的社会现实领域,与民族、种族、族裔散居、文化、性别和政治等概念相结合,衍生出了民族认同、种族认同、族裔散居混合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性别认同和认同政治等概念。身份认同不但在宽泛的社会文化层面凸显出来,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领域,为文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身份认同为什么在当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个问题是古已有之,还是仅仅是当代人的困惑呢?身份认同的出现不在当代,然而它成为一个问题却是在当代。身份认同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处于危机之中。保罗•吉尔罗伊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性的世界里。既作为一个理论上的观念,又作为当代政治生活中备受争议的事实,它显示出重大意义。[3]乔治•莱瑞论述道身份要成为问题,需要有个动荡和危机的时期,既有的方式受到威胁。身份认同问题的不确定性与以下语境有密切相关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西方和其他文化的关系及个体的身份感,身份认同本身产生裂变,从一种固定的身份,裂变为多种不同的身份和文化认同;其次,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巨变和随后苏联的解体削弱了已经被认可的身份。已经认可的身份和由联盟崩溃造成的身份困惑构成身份认同变化新的驱动力;再次,各种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造成的知识分子选择的自我放逐和迁徙,使他们集中到环境相对自由的世界性大都市之中,如巴黎、伦敦、纽约、维也纳等,形成了20世纪特有的全球散居现象,并由此带来了突出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和认同危机。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巨大变化使主体对世界的把握变得越来越难,个体在时空变化中迷失了方向,动摇了人们对身份认同的传统理解,整体的、同质的自我被多样的、异质的身份所取代,抽象、普遍的同一性被具体的、特殊的差异所更迭。可以说,身份之所以成为问题,恰恰是以身份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的丧失为前提。二、身份认同概念梳理和主要问题身份和认同这两个概念在英文中是以一词来表示的。从词源上看,英文中的源自晚期拉丁语和古法语,受到晚期拉丁词即,本质的影响。英文中一词的词根是,意为同一。故的基本含义是指物质、实体在存在上的同一性质或状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同一性概念,在英文中也是用来表示的,用来说明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中既包含着思维与存在的本质,也包含着差异。总的来说,一词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界定,纵向,它侧重个体的差异;横向,它侧重群体的同一。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由于受西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的影响,对一词的翻译和使用还存在着比较混乱的局面,交替使用认同身份、同一或同一性等词汇。显然,在理论上对一词在汉语语境中的翻译和使用进行规范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应该首先要把哲学上使用的区分开来。在哲学上,的翻译可以统一使用同一性,在某些语境中与同一、一这两个概念相当。而在人类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中,则应根据不同情况和语境,分别使用身份和认同两个概念。[5]当然,我们应当明白的是,这个词语所具有的身份和认同两个概念是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划出明显界限。本文主要从强调整体概念出发,故将该词所蕴含的两个概念一起表述为身份认同。有关身份认同最具争议性的问题是在差异无所不在的语境中,如何看待个体的身份认同?其实质就是身份本身的规定性,即身份是固定不变的、本质论的,是意义的核心,先于并超越文化和政治,可以通过理性把握的,还是流动的、开放的、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人为地为了特定利益和目的被建构出来的。学界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文化身份与族裔研究》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观。第一种是本质主义的身份观,以同一性为前提,认为身份是一种共有的文化,集体的一个真正的自我,可以通过个人意志获得,个人和群体身份都是内在的、本质的和总体性的,强调相同的历史经验和共有的文化符码,如加勒比性和黑人性就是这种身份观的产物。霍尔认为,传统的身份认同是整体性、本源性和统一的,其核心就是一种本质主义倾向,为了反对这种倾向,他提出了第二种身份观,主张身份认同的建构主义模式,也就是差异的身份观。这种观点强调差异、断裂、非连续性,认为文化身份就是认同的时刻,是认同或缝合

身份认证与文学研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