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评估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张晓钰桑德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综合康复科,北京,100068【摘要】: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简述了DTI在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近展。【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卒中;白质纤维束;损伤;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引言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早期评价脑卒中的损伤程度和准确预测患者预后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1]。常规CT和MRI很难准确显示病灶与神经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白质束受损的范围。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TI)技术是近年来在常规磁共振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热运动的各向异性的原理,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处理成像,对大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几何结构进行研究,重建脑部白质神经连接,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技术[2],其主要方法为DTI纤维追踪成像[3],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1DTI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原理及分析方法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其神经束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有证据显示在神经束的根部平行走行的髓化纤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水分子可以平行扩散,但是在髓化纤维束的垂直方向扩散受到限制。脑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DTI可利用弥散敏感梯度从多个方向对水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5]进行量化,在三维空间内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从微观角度反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从而观察脑白质结构特性,追踪纤维走行,并评估其结构完整性与方向性。李贻卓[6]等在正常志愿者的研究中得到了脑白质中神经纤维和功能束的走行方向和立体形态,其中较好显示的白质纤维有:连合系、钩束、上下纵束、下额枕束、内囊等,上述纤维束与已知的解剖学上的正常的同名纤维束的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目前,DTI一般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法(voxel2basedanalysis,VBA)和感兴趣区测量的方法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并使用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trophy,FA)值来反映水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FA是指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成分在整个弥散张量的中所占的比例。FA值的范围为0~1,0代表最大各向同性的弥散,1代表假想下最大各向异性的弥散。在白质中,弥散表现为各向异性,且FA值大小与髓鞘的完整性、神经纤维的致密性及平行性呈正相关,能够反映白质纤维是否完整[7],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CST(corticalspinaltact,CST)的受损情况。组织的生化特性(粘滞性和温度)、组织的结构(大分子、细胞膜和细胞器等)改变能够从根本上影响水的弥散能力,所以研究水分子弥散各向异性的变化(FA值的变化)就可评价纤维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2DTI对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疗效的评估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脑卒中患者白质纤维束损伤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njun1233211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