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知识.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王俊籽*1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本章主要教学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二——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Date2第一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P316)广义的:指商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管理者确定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狭义的:是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Date3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产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二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阶段: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Date4一、资产管理思想时间:商业银行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背景及原因:1、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2、融资渠道不通畅,活期存款是主要资金来源。原因:(1)银行利润的来自于资产业务;(2)银行能对资产业务主动管理;(3)对负债业务的管理是被动的因此,银行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致力于在资产方面协调三性原则,且是一种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Date5一、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见P316说明:该理论十分强调商业银行注重资产在期限上同负债匹配,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及分层次的准备金,还要求关注银行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管理理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资产可转换理论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阶段Date6(一)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1、产生背景:《国富论》一书中提出。2、商业性贷款理论的主要观点:(1)由于资金来源于活期存款,分配资金时应保持高度的流动性。(2)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短,且以真实的票据作抵押,从而保证了贷款的偿还。(3)商行不易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的设备贷款、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Date7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特点:优点:1)明确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则:一是资金配置原则;二是流动性原则。2)贷款自动清偿能够起到自动调节货币流动和信用的作用3)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理论缺陷:1)忽视了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2)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3)没有考虑到贷款需求多样化,不利于银行发展业务和分散风险4)缺乏对贷款自我清偿外部条件的考虑——市场的影响Date8(二)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可售性、转移理论)时间:20世纪20年代191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1、产生条件:一次世界大战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资产的流动性加强;战后为恢复经济,政府发行公债,商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增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资产可转换理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资产组合理论。:(P317)该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资产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要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的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动性。:优点:扩大了资产业务范围,,还从事有价证券买卖,长期投资等,既不影响流动性,还可获得更大收益。缺点:1)忽视了市场对资产出售的影响2)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银行对盈利资产的运用。Date10

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知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190701
  • 文件大小743 KB
  • 时间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