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神生活的忠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我国知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心理治疗专家曾奇峰先生前几天来我市讲学,他是来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班青岛教学点的同学来讲“精神分析”这一门课程的。精神分析已进入了硕士教育的课程中,这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虽不是该班的学员,但有幸聆听了曾老师的讲课。感到他穿插在讲课中的“对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这篇讲演颇富哲理,是运用精神分析的学理,谈一个人如何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平静和健康的。即使不研究精神分析的人也会从中体味到曾老师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精辟分析,会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本人不揣愚陋,将此“六个忠告”及本人的理解刊于此,供朋友们参考。以下黑体字部分是曾老师原话,黑体字下面的文字是曾老师讲到的或没有讲到,我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此文未经曾老师审阅,有错误及不妥之处应该由我来负责。对精神生活的六个忠告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

精神生活的忠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eamclb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