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推拿穴位.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天门——发汗解表,治头痛之要穴。发汗力强。位置:两眉间中点起,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用两手拇指桡侧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清脑止痛。主治:头痛、发热、感冒、惊吓等。次数:24-50次。临床:若外感常与推坎宫、运太阳等合用,若体弱、多汗慎用;惊风、烦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2、坎宫——长于醒神、止头痛,且能明目位置:自眉头沿眉弓上缘至眉梢成一直线。操作:先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桡侧面,自两眉头稍向上、外分推直眉梢,称推坎宫。作用: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头痛,头晕,目赤痛。次数:24-50次临床:先用力按穴数秒钟,然后快速放手,继而推之,可立觉头清目爽,能增强疗效。如用于发汗,常与开天门、运太阳、运耳后高骨等合用;用于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清天河水、掐揉小天心合用。3、太阳——善止头痛而明目位置:两眉外端的后方凹陷处。又名左为太阳,右为太阴。操作:用拇指指端在穴位上旋转揉运,称运太阳,向眼睛方向为补,向耳后方向为泻;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两太阳穴向耳后方向推,称推太阳。作用:解表、止头痛,醒神,明目。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目赤痛。次数:24-50次临床:此法能补能泻。外感头痛属实者,当用泻法;内伤头痛属虚者,当用补法。推太阳属于平补平泻,多用于一般头痛、无汗,常与开天门、推坎宫等合用。4、山根位置:印堂之下,两眼之中间。操作:以拇指甲掐之,称掐山根。作用:退热定惊,开关通窍,醒目安神。主治:惊风、抽搐,目赤痛。次数:3-5次。临床:治惊风、昏迷、抽搐,常与掐人中、掐十王等合用。如见山根穴有青筋暴露,是有惊风或内寒的现象。(称望山根)5、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当百会前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指腹轻轻揉之,称揉囟门;先用两拇指指腹自前发际向上轮换推至囟门(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再自囟门向两边分推,称推囟门。作用:镇静,醒神,通窍。主治:惊风,头痛,抽搐,鼻塞,丑血。次数:50-100次临床:治惊风,常与掐精宁、威灵等合用;治鼻丑、鼻塞,多与黄蜂入洞等合用。小儿18个月内囟门未合,手法宜轻柔,不可用力按压。6、耳后高骨位置:耳后高骨微下凹险中。操作:以中指按于穴位上揉运之,称运耳后高骨。作用:解表发汗,镇惊除烦。主治:伤风感冒,惊风抽搐,烦躁不安。次数:24-50次临床:运耳后高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用称之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头眩、目赤痛。若用于惊风,烦躁,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五指节等合用。躯干部穴位1、乳旁位置:乳头旁2分。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揉之,称揉乳旁。作用:理气,化痰、止咳。主治:胸闷,呕吐,咳嗽,痰鸣。次数:100-300次。临床:此穴常与揉乳根同时操作,能加强理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操作时以中指和食指,同时按于两穴上揉之。本穴配推揉中,揉肺俞、中府、云门对由于痰涎塞而致的肺不胀有效。2、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之要穴。保健推拿穴。位置:腹部。操作: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称摩腹。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消化不良。次数:500-1000次。临床:摩腹常与揉脐、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治疗小儿疳积、厌食。与揉中脘或推中脘合用,对食积、呕吐有较好的疗效。3、腹阴阳——善治乳食停滞,胃气上逆所引起之恶心、呕吐、腹胀等症。位置:自中脘穴斜向两胁下软肉处,呈一直线。操作:用两手食、中、环和小指指腹,或拇指指腹,自中脘同时斜下向两旁分推,称分腹阴阳,或称分推腹阴阳。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主治:乳食停滞,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次数:100-300次。临床:常与运八卦、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对脾虚泄泻者慎用。主调理脾胃。4、脐位置:肚脐正中。操作:以掌心或中指端在脐中揉之,称揉脐,顺时针方向揉为泻,逆时针方向揉为补,顺逆揉之为平补平泻。以拇指、食指捏挤肚脐周围,至轻度充血为止,称捏挤肚脐。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泄泻,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便结,肠鸣。次数:揉脐100-500次;捏挤肚脐数次。临床:补能温阳补虚,泻能消积泻下,平补平泻能和之。多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寒湿凝聚、乳食停滞等症。“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5、丹田——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位置:小腹部。操作:用拇指指腹,或四指,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以拇指或掌心自脐向下直推,称推丹田;以拇指指腹或掌按丹田部,呼气时轻压慢按,吸气时略随腹壁而起,称按丹田。作用: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分别清浊。主治:小腹胀痛,疝气,遗尿,小便短赤,小便闭。次数:揉、推各为100-300次;摩3-5分钟;按1-3分钟。临床

小儿推拿穴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74 KB
  • 时间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