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我国物权法中的区分原则精编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我国物权法中的区分原则论我国《物权法》中的区分原则沙洵一、区分原则概述(一)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分离是区分原则的基本内容所谓区分原则(Trennungsprizip),是指“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他们的成立生效依据不同的法律根据的原则”孙宪忠著:《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区分原则是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最先为德国民法所确立。根据物权行为理论的观点,以物权变动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应当分解为“负担行为”(Verpflichtungsgeschäfte)与“处分行为”(Verfügungsgeschäfte)。负担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向相对人承担某种作为或者不作为义务的法律行为,如在租赁关系中,出租人须将自己占有的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则出租人便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交付行为的负担。而处分行为则是民事主体将自己的某种权利进行变更、转让或者抛弃等法律行为。以下就一个简单的以转移物的所有权为目的的买卖合同举例来说明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在物权变动中所处地位。甲与乙签订了关于一批货物的买卖合同,根据债法的一般原理,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并生效,自合同生效之时起,买卖合同双方均受债法上义务的约束,即卖方通过债权行为为自己设立了一个交付货物的负担,但由于债权行为已经生效,该负担就是一个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该合同签订后,由于某些原因,卖方只有在数日后才具备履行该买卖合同的能力,因此当数日后卖方将货物实际交付买方时,货物的所有权方告转移,卖方自此完成了合同的履行。在交付货物时,卖方是根据自己交付货物的意思完成了对合同项下货物的处分,因此该处分行为独立并区别于前一个基于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的负担行为,亦是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在该买卖合同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负担”与“交付”。同理,在对不动产进行交易时,负担行为表现为出卖人须负有协助买受人办理不动产权变更登记的义务,而处分行为就是出卖人根据自己的意思办理不动产权变更登记手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负担行为在整个合同履行中处在基础的地位,交付行为因为负担行为的产生而产生,因此,负担行为也被称为“原因行为”或者“基础行为”,其体现为请求权。处分行为是对物权实际转移、变更的法律行为,是交易行为产生的后果,因此也被称为“结果行为”,体现为对物的支配权。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别就在于,负担行为产生一项或多项请求权,而处分行为“并不是以产生请求权的方式,为作用于某项既存的权利做准备,而是直接完成这种作用行为。”[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区分原则揭示了债权债务的发生并不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基本原理,它允许当事人对负担行为的效果与处分行为的效果规定不同的条件,为我国制定《物权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二)区分原则的基本要求1、原因行为的生效要件必须与合同的生效要件一致。作为原因关系的负担行为随合同的成立而设立,由于其相对于处分行为的独立性,故负担行为的生效并不依赖于处分行为的成就,据此,负担行为的生效要件应与合同的生效要件相符。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买卖合同是典型的诺成型合同,只需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该合同就成立并生效。反过来说,并不能因为结果行为未能成就而就此否认债权行为的效力,对于合同的被违约一方来说,其债权请求权就会因为合同的无效而得不到保护,危害了交易安全。2、处分行为的生效要件必须符合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包括:标的物的特定化且可以履行、经过物权公示。动产的交付与不动产登记是物权的公示原则的基本要求,经过公示的物权变动才具备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交付标的物与进行物权变更登记也是物权受让人行使物权的法律基础。(三)原因与结果关系在各国立法模式上的比较由于各国立法上对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规定各不相同,笔者简单罗列各主要国家的立法模式作一比较说明。1、债权意思主义的立法模式。该立法模式为法国所采用。《法国民法典》第1538条规定:“当事人一经对标的物与价金协议一致,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完全成立,且买受人对出卖人依法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69页。根据该规定可以看出,《法国民法典》并未严格区分原因与结果关系,物权于合同成立时发生转移,虽然法国在民法典施行后也颁布了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法国采用形式主义登记的模式,不动产物权变更登记仅具备确认或者证明的效力,并不影响物权变动的生效,不经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变更在当事人之间自合法的契约成立之时起生效,但不具备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法国民法典》采用债权意思主义的根源在于其坚持“广义财产论”,由于“广义财产

论我国物权法中的区分原则精编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