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6例报告.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6例报告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
【摘要】目的总结6例因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口服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 612例甲亢患者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6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停用硫脲类药物,改用其它抗甲亢药物和护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前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肝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若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乏力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则应怀疑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可能。
临床上内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较为常用硫脲类药物,该类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并不多见,我院在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612例甲亢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其中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612例患者均确诊为甲亢,其中口服丙基硫氧嘧啶(PTU)者237例,甲硫咪唑者375例。治疗前查肝功能均正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者6例,%。这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35~56岁,均为甲亢初发病例,病程3~10周,均有怕热、多汗、多食易饥、消瘦等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
Ⅰ°~Ⅱ°肿大,总甲状腺素181~260nmol/L,~。口服PTU者2例,用量为300~450mg/d;口服甲硫咪唑4例,用量为20~30mg/d,在口服抗甲亢药物前查肝功能均正常,用药后2~12周内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明显临床症状的5例,另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
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在口服抗甲亢药物前查肝功能均正常,5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时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另1例无症状者用药2个月后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其中ALT102~286U/L,平均176U/L,伴黄疸者3例,总胆红素在72~126μmol/L,平均94μmol/L,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增高。
治疗与结果
6例患者发现肝功能损害时甲亢症状已明显好转,总甲状腺素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已基本下降至正常。立即以递减法停药,改用其它抗甲亢药物治疗,尽量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稳定,并予以护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2 讨论
抗甲亢药物引起的药物反应中较为常见的有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血清病等),约占1%~ 5%,还有对骨髓的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等),发生率<1%,还有一些更少见的反应(如肝功能受损害等) [1] 。抗甲亢药物可引起各种肝功能损害(酶值升高、黄疸、致命性肝硬化),研究发现PTU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肝细胞毒性,引起肝小叶坏死,导致中毒性肝炎。而甲硫咪唑所致的肝损害以肝内淤胆为主,即肝细胞和(或)胆小管淤胆[2] 。
%,均在用药后2~12周内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后好转,符合抗甲亢药物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诊断[3] 。需注

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6例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mumeiying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