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0441047004郑拓巍摘要:《艺术人生》从2000年在央视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一段日趋成熟的道路,成为目前央视乃至全国电视节目收视最好的谈话类节目之一。因此,深入分析《艺术人生》的独特表现和内容特点,进而找寻其成功奥秘,可以从一个侧面把握情感类节目的创作和发展规律,给同类电视栏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艺术人生,电视情感,谈话类节目一、主持人定位准确而感情亲和主持人决定着节目的走向和风格,可以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谈话节目,必须通过主持人的串连和组织,来把握节目的时间安排、控制谈话的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艺术人生》的成功与它的主持人的正确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军的主持真诚、随和、亲切。在他的主持里,没有穷追猛打,也没有过度煸情,在很多时候,当某件事情使嘉宾黯然神伤,他会看似随意地说:“我们换个话题。”朱军自己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节目出发点是“善”的。在节目中,他充分利用自己和艺术界众多名人的熟悉关系,在一种朋友般的亲切谈话中把节目引向纵深,尽一切可能展现每一个嘉宾成功背后的必然性,在节目中达到对他们感情和理性的了解,发现他们鲜为人知的闪光点。他那种不张扬的温和个性也给嘉宾一种信任,令人在节目现场温情的氛围中无保留地吐露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传播者要想获得受众的喜欢,必须与受众保持平等,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说教者的面孔出现。当主持人朱军以一个普通的俗人角色出现在嘉宾和现场观众面前时,参与节目三方的心理距离大大缩小,嘉宾和现场观众在心理上对朱军产生高度的认同。和谐的传受关系得以确立,从而大大增强传播效果。二、嘉宾选择求新、求变但宽而有当因为节目的娱乐性要求,对嘉宾的选择有比普通谈话节目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是某人领域的名人,而且其奋斗的历程、生活的故事还要富于戏剧性、娱乐性。起初,《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都是演艺界的名人,嘉宾范围囊括了大陆、香港、台湾的演艺界人士,尽管这样的嘉宾定位很符合娱乐性要求,但是,由于选择面窄而略显单薄,不够丰富。后来,《艺术人生》将嘉宾的关注面扩大到整个文艺界,把目光投向了演艺界之外的文学、舞蹈、戏曲等色彩斑斓的艺术门类,嘉宾年龄也由老艺术家放宽到各个年龄段,一些并不是明星的名字也陆续出现在节目中。此外,《艺术人生》在嘉宾选择上的求新、求变,还体现在他们的嘉宾数量上。一期节目的嘉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位或两位,也可能是多位嘉宾。嘉宾的设置,不仅打破了嘉宾的单一性,而且还丰富了话题,使节目主题饱满而生动。三、充分调动现场观众参与意识在情感类谈话节目中,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对节目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现场观众充当了广大电视观众的代言人,他们往往代替那些不能到场的观众提出对嘉宾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或者表达自己对嘉宾的关切之情。比如在《青春无悔》节目中,高晓松当年的同学出场,不仅给了高晓松一个意外惊喜,而且让观众知道了高晓松创作的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那位兄弟的原型,为节目制造了一个小高潮。其次,现场现众是烘托节目气氛的主要体现者。虽然主持人是现场气氛的主动营造者,但是台下观众占了现场人数的绝对优势,所以,严格来说观众更是现场气氛的主要体现者。现场气氛怎么样,主持人和嘉宾在彼此对谈中能感受得到,从现场观众的反应上更能看得出来。良

从《艺术人生》看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成功要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