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然资源学原理.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分类:可更新资源、(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恶化的能力。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分生产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量承载能力。、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和社会性。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略。:“太空船地球”说、“热寂”说、世界模型3。: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耗散结构论、替代作用。、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程度呈指数增长。:地方尺度(污染物)、区域尺度(环境退化)、全球尺度(全球变化)。。:当全球尺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原因: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1)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2)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3)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均能源消耗不一样2)地缘政治(封锁和禁运)3)贫困(经济问题)4):一个远离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形成的有序结构。在封闭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技术进步相当于有效的“负熵储存。”、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环境阻抗):食物供应、气候、疾病、异种捕食、种群密度。、人类的适应能力、人类意识和智力、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采集-狩猎社会、粗耕农业(生计农业)社会、畜牧业社会、精耕农业社会、工业社会。(1)对资源可得度(数量、质量)的适应——控制人口、提高资源的承载能力,生理调整、调节饮食、加工食物。(2)对资源变动的适应——广泛依赖各种资源,并实行高度流动的生活方式。(3)对其他群体的适应——进行交换或贸易,竞争。(1)精耕农业前社会低能源消费,人口控制,高度变通灵活的社会组织,自然崇拜,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2)精耕农业社会1)特征:单位土地能量投入的增加,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2)适应:不断的投入,高度有组织的社会,资源私有化,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3)工业社会1)特征:急剧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专业化生产,社会组织更复杂,财富集中对资源的掠夺资源更加贪婪,人口变迁。2)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城市化,市场响应机制,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文化、政策响应。(外来物种入侵):通过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将外来物种引入到其自然分

自然资源学原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b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