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良肢位摆放讲解学习.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良肢位摆放讲解学习.ppt良肢位摆放康复理念恰当的康复医疗与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对病人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良肢位的摆放可降低瘫痪病人由于关节痉挛和挛缩造成的足内翻和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和继发损伤。发病48h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挽救濒死的脑细胞,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康复模式现状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并不参与。(%)医生+康复科治疗师,护士配合。(%)康复治疗师负责+护士长具体安排,责任护士执行。(%)专职护士负责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概念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肘、手、髋、膝、踝等大关节活动不受限制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各种体位摆放均以对抗痉挛为前提。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良肢位不是功能位,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良知位摆放机制通过持续性控制和静止性反射抑制等方法缓解异常运动模式。预防和缓解痉挛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出现。预防足内翻、肌肉挛缩、肩关节半脱位等。进行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的早期体位干预,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良肢位摆放意义保护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保护骨盆,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旋、外展;保护足踝,预防足下垂,足内翻;预防患肢水肿、关节畸形及失用性综合征;预防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有效提高脑卒中软瘫期病人压疮的治愈率;保持血液循环顺畅,抑制痉挛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操作方便,成本低,不需要过多的器械和设备,在病房就能进行。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①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②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指。可对抗下肢的痉挛。肩的抗痉挛模式由于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肩后缩、下压;肩的抗痉挛模式应为使肩向前、向上。Bobath技术: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共同创立,是一类康复训练方法,特点: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及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良肢位摆放来抑制痉挛。良肢位摆放方法——仰卧位头颈部:头部垫枕略屈曲,避免过伸、过屈及侧屈,面朝患侧。肩胛:肩胛下垫软枕,(肩胛骨上抬,前伸,防肩下垂,半脱位)。上肢:肩前伸、肘伸展、腕背伸、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手指分开伸展(可以防止上肢内收、内旋。挛缩和手的浮肿)。下肢:髋部垫软枕,稍内旋,下肢中立位,膝轻度屈曲位,踝关节90°、足尖向上。少取仰卧位(长时间仰卧会出现姿势异常)良肢位摆放方法——患侧卧位头颈部:枕于舒适位,略屈曲,躯干后背部放置枕头支撑。上肢:患侧前伸(与躯干不小于90°)肩部向前、患肩屈曲、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下肢:患侧在后、髋伸展、膝略屈曲,踝关节背屈,保持90°。健侧髋、膝均屈曲,置于身前枕头上。确保肩胛骨处于向前位,防止肩胛骨回缩及受压。鼓励患侧卧位

良肢位摆放讲解学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坚持
  • 文件大小2.42 MB
  • 时间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