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66+肛肠科++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94)。肛旁溃口,反复流脓水,局部红肿疼痛或可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常因外感湿热之邪、饮食醇酒厚味、劳伤忧思、便秘等因素诱发。、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制定的“肛瘘临床诊治指南”。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专科检查及辅助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点:(1)症状:局部反复流脓、疼痛、肛门硬结、瘙痒。(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有且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二):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脓水清稀,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去除病灶、引流通畅,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感染的肛腺,将瘘管内感染的组织彻底清除。:①探查内口:可采用指检法、染色法及探针法(最常用)等确定内口位置。②将探针自瘘管外口探入,沿瘘管走行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清除瘘道内腐肉或管壁,显露括约肌。③用丝线连接探针头端和橡皮筋,使橡皮筋或丝线自内口进入从外口引出,收紧橡皮筋或丝线紧贴至括约肌处,在自然状态下缩短2~5毫米。(1)术后每次排便后,中药熏洗坐浴。(2)创面每日换药1~2次,对症选用中药膏剂或同等功效的中成药外敷。(3)术后7~10天如挂线未脱落,可再次紧线,在自然状态下缩短2~5毫米。(二):清热利湿(1)推荐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包煎)、白术、茵陈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中药熏洗技术: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随证加减,煎煮后熏洗肛门部患处,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3)中药外敷技术: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功效的药膏局部外敷,每日2~3次,每次3~5g。(4)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品。宜食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之品,如小米、粳米、绿豆、空心菜、苋菜、黄瓜、冬瓜等。可选食薏米红豆汤等。:扶正祛邪(1)推荐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

66+肛肠科++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