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0年变迁从篱笆屋到楼房.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1972年结婚,当时没有房子住,一家四代就挤在五六十平方米的篱笆屋里!”29日,家住市柳林路社区的冯巧章回想起30多年前的居住条件,十分感慨地告诉记者,她从住“地主房”到借房分家、再到现在的居民楼,一共搬了5次家,居住条件是越搬越好。“地主房”一住10多年“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住在“地主房”里,一住就是10多年!”今年56岁的冯巧章是顺庆区潆溪镇大田湾人,如今湾里还保存着一排破旧的三合院,在山前坡后新建的一幢幢新房中特别显眼。据冯巧章介绍,院子是满清秀才郑司兆所建,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后来当地一户地主住着;“土改”时政府把院子没收分给了5户贫农居住;1959年政府将三合院改成疗养院,大队的水肿病人就住在院里;1961年政府关闭疗养院还房于民。“1961年我爸花90元钱,买了其中的一套房子!”冯巧章告诉记者,房子依山而建,全是木头穿斗房子,后面是厢房、灶屋、猪圈。大白天厢房、灶屋都是黑漆漆的。为了让房子敞亮一些,家里人就爬上房顶安玻璃瓦。虽然进屋不再摸黑了,但冯巧章至今还记得,厕所就搭在粪池上,两块木板踩上去摇摇晃晃,生怕掉进粪池。而与猪圈一板之隔的就是灶屋,灶屋里有个1米多长的石水缸、还有磨包谷、黄豆、豌豆的石磨。吃饭时那猪粪臭得端起碗就往外跑。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煮饭烧柴禾,一年到头烟熏火燎,呛得人眼泪直流。特别是夏天,坐在灶前煮饭、煮猪食、烧洗澡水,谁都不愿干这苦差事,我们姐弟4人时常就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胜负。记者在这百年老房子里看到,墙壁的木板已经脱落,屋里装谷子、衣服的柜子全是木头做的,还上着铁锁。走在老屋里,头上不时掉下细细的木灰,而脚下则是坑坑洼洼的黄泥巴地。“一遇下大雨,屋里就遭殃了!”讲起住“地主房”的日子,冯巧章叹息,不晓得当时是怎么过的,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铺盖打湿了冷得睡不着觉;家里人不得不用锅碗瓢盆接“1969年这房子还住过2个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冯巧章告诉记者,当时2个知青提着一个白瓷红花的洗脸盆、提着一箱子衣服,分配住在她家。几年后,返城的知青还回到当年住的老屋,和父亲喝酒聊天,感谢一家人对他们的照顾。四世同堂篱笆屋 1972年,20岁的冯巧章经人介绍,离开大田湾的“地主房”,嫁到了新建乡(现新建街道办事处)。“那个时候,娘家很困难,丈夫家也很困难。丈夫是家里的老大,兄弟姐妹5人,公婆根本无力修房造屋娶媳妇!”冯巧章提起36年前的日子,掩不住满腹的辛酸。由于家里只有四间房,公婆和他们夫妻各住一间,3个妹妹和外婆挤住一间,房子小得连衣柜都放不下,弟弟搭张小床睡在堂屋里。一家三代9口人挤在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里。“那个时候的房子都是黄泥巴糊的篱笆墙,说话声音稍稍大一点,全家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冯巧章说,婚后一双女儿出生,三代之家变成了四世同堂,让本已狭小的家显得更加拥挤。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屋子里,孩子一哭闹,全家人都睡不着觉。“一大家子挤在一起,最恼火的就是洗澡!”冯巧章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根本没有洗澡间,每次洗澡都要选好日子,要家里的男人全出去了,才有机会洗。几个姑嫂你帮我烧热水,我帮你添水,轮流在家洗。夏天,天还没黑就要把澡洗了,不然到晚上男人回来了就不方便。而每次洗澡后,到晚上又是一身汗水。最困难的是冬天洗澡,要把所有门窗关牢,然后生一盆火放在屋里,坐在木盆里洗。一边洗还要一边加热水,否

30年变迁从篱笆屋到楼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