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题: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以华西村为例专  业:2011文秘教育(专升本)小组成员:覃秋娟 钟 艳 李 婵卢 燕 陈剑丽 何玉群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以华西村为例一、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逐渐平稳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问题急需迫切解决。1978年12月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中发生经济分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势在必行。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经济进行了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的支持下,开始了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当时华西村集体经济已有了相当的规模,而在僵硬的人民公社体制和“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现今的集体经济已经壮大,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最终,本着对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精神的理解,华西村没有分,实事求是地坚持了自己的道路。吴仁宝坚持把全村600多亩良田集体承包给村中的30名种田能手,而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在蓬勃兴起的企业中。20年后,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华西人提供了更多宝贵的致富机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优越的地理环境里,华西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我国在各项农村建设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二、改革开放华西村自我特色的富裕之路华西村在建设中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振兴农村经济,关键在于生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四十年来,在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发展理念下,华西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到目前为止,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南有工业经济区、中有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农林科技示范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华西村人团结一心、艰苦创业,以谋求发展。自建村之处到改革开放,华西人致力发展农村工业,创办了小五金厂,开了苏南发展乡镇工业的风气之先,为华西村的工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华西村的工业产值已达到69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针,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展开了华西村第二轮艰苦创业。1985年,华西村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苦战三年,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三化”是绿化、美化、净化;“三园”是,远看华西是林园,近看华西是公园,细看华西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的新目标,以“困难压不倒,表扬跨不到、威胁吓不倒”的精神和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一个个新目标奋进。至今,新三年的奋斗目标又展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56 KB
  • 时间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