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校本课程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科学小制作教案授课人:薄万岗授课地点:三年级教室2012年9月第一课时自制小镜框主备人:薄万岗二备人::1练****设计小镜框的面和支架。2练****平贴技术。3镜框面的装饰。:设计镜框的面、条、背板、支架、支架座。::锯、砂纸、乳胶、直角尺、笔。23*。::设计镜框的面、条、背板、支架、支架座。:先锯条板、锯支架座、支架、锯背板、锯镜框面、锯镜框面的内口要锥子钻一个孔,再把锯条卸下来,把锯条插入镜框面的孔里再把锯条按上。注意锯条的安装,锯柄为下,齿尖朝下用眼看或用手摸。:(1)把砂纸裹在打磨棍上进行打磨。(2)把砂纸着成四——五折,用大拇指摁着砂纸进行打磨。(3)把砂纸平方在工作台上颗粒朝上,右手拿住木件或捏住木件,木件要垂直向前推再向后拉,反复几次后,木件能利在工作台上,这样为合格。:胶要少放,胶不能过多,多了不爱粘。俗话胶多不粘饭多不甜,那多适合呢?把胶抹在木件上放在粘接处向前推向后拉反复几次,觉得有点涉跋后,把木件停放在应放的位知。木件外有点胶为合适。(1)找出第一层粘接的位置,把背板放在镜框的背面画上三条线为粘接的里线,把五毫米宽的木条平帖在线外边,这是第一层。再把十毫米的木条粘第一层木条上,第二层外边对齐。:把支架粘在背板上。: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插接的、活动的支架等。。:先用新砂纸打磨,再用旧砂纸打磨,这样就可以打磨光。:上三遍为好。第二课时日晷(guǐ)主备人:薄万岗二备人:引言: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测定时间的仪器。古代人们观察太阳时,发现了一天中太阳在空中位置的变化现象,并制作出了计量时间的仪器。这一方法和仪器一直被人们传续了数千年。一、材料和工具:纸板或三合板、竹针、泡沫板、白胶、量角器、圆规、美工刀、剪刀、笔二、制作过程:1、在纸板上用圆规画出一个圆,画出日晷的面盘。在面上按顺时针分别注上0,1,2,……24作为时线,反面则按逆时针方向注上0,1,2……24作为时线(注意:正反面0时线要重合)。2、用剪刀剪下日晷的面板。3、用竹针作晷针,把它插进面板的中心处。使竹针和面板成一个直角,并使指针在面板两面的长度相等。4、用美工刀切割泡沫板作晷座。5、把面板粘在晷座上,一个简单的日晷就做成了。三、科学原理:四年级科技小制作原理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就会看到太阳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位置发生着“变化”;由于天空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太阳照射的投影也随之变化,因此物体的投影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这就是日晷能映射时间变化过程的原理。材料补充:四年级科技小制作相关知识●赤道式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每小时相当与l5。。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所谓赤道,是指地球的赤道或平行于地球赤道的平面,对于天文仪器来说其赤道一般都指后者,即平行于赤道之平面,简称为赤道面。所谓赤道式日晷或赤道日晷,此日晷之晷面,即为赤道面。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汉白玉制,造型雄伟,气魄宏大,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也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赤道式日晷的计时精度可以比地平式日晷稍高。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两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计时还是近现代几百年的事。第三课时:制作不倒翁主备人:薄万岗二备人: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不倒××的制作活动。2、学会写一段连贯的话,会适当地运用连词。3、初步学会对事物作简单的

校本课程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