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与效率之辨.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公平与效率之辨一直以来,公有制与私有制被截然分明地划分为两个极端:公有制是一种公平但缺乏效率的制度,私有制具备效率但有违公平。这种观点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被广泛认可,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深入,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公认的结论出现了变化且处于一个奇怪的悖论之中:公有制有损公平且无效率,私有制拥有效率,所以私有制比公有制更优越。公有制利用垄断优势损害了公平,国有企业员工的高工资高福利侵吞了国有资产,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员工所得,拉大了收入差距。因此,私有制比公有制更为优异。尽管这种观念已经被相当程度的认可,但事实并非如此。早期文献由于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往往得出国有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结论,在控制了一系列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国有经济的经济效益相对弱于私有经济\[1\]。这一类结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曾被广泛认可。但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制度变革之后,这一结论出现了变化。研究表明,中国国有经济的技术效率增长超过了混合所有制企业\[2\]。国有经济的绩效明显改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中国的国有企业重组有效地提高了国有经济的效率\[4\]。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了以往的经营管理方式后,已经出现了极大程度的效率改善,这种效率改善并非依靠垄断,而是在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后,依靠管理体制变革所取得的。既然以前的研究联盟证明,经过改革之后的国有企业并非缺乏效率,但它是否违背公平原则呢?要对公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就要对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谁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而在于最后如何进行剩余产品的分配。一、分配制度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最本质的区别 1对剩余进行分配的索取权是不同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所有制形式,在其定义上,两者均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作为显著区别。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各种股份公司的出现,乃至股份的持有广泛化、普遍化和小额化,似乎逐渐地模糊了两者的界限,使其变得不再清晰。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在何处?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最终体现在何处?马克思[5]指出,“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绝对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不同所有制表象上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实质上却是通过对物的占有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个极端的假设:一个公有制企业,最后分配的时候将剩余产品交给了少数参与劳动与管理的企业员工,它还是公有制吗?一个私有制企业,其所有者在极崇高的道德水平上,将每年的利润完全分配给了全体国民,它还是私有制吗?很显然,这种极端的例子是不存在的,但马克思[6]所说的“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错误的”所指的就是这种极端的假设。不过不可否认,这个假设却可以确定分配制度是影响公有制与私有制最重要的因素。仅仅从对生产资料占有区分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不完全的;单纯从分配结果划分,更是谬误的。各个利益阶层所谋求的对生产资料的掌控,完全是为了最终获得分配剩余产品的权利,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在这一点上都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最本质的区别。这两个极端的假设又引发出另一个假设:股份制是否是公有制?毫无疑问,一家拥有少数股东按照股本分红的企业决不是公有制。但如果做另一个极端假设:一个拥有十亿人的国家,有五亿人是这家公司的股东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那这家公司是否是公有制?再进一步,如果有九亿人拥有股份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它是否是公有制?更极端一点,如果全国只有一个人没有参股,它是公有制吗?如果这还不算是,那所有人都拥有这家公司的股份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它是公有制吗?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每个人拥有的股份数都是一样的,且平均分配劳动成果,那这样的企业是否就变成了公有制呢?事实上,这种单纯的“生产资料占有”或“全体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认知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混淆了公有制与私有制关于生产资料占有的概念。公有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具备整体性,是全体国民对所有生产资料的同比例占有,最后的剩余产品要归全体国民所有,而股份制的前提是生产资料按照个人出资比例占有,即使人人都获得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哪怕所有人拥有的股权都是相同份额,只要最后依旧按照比例划分剩余索取权,这就是一种本质上的私人所有制,这种私有制不会随着覆盖范围改变性质,也不会由于股权的平均占有变成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权带来的剩余索取权,是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进一步而言,最后的剩余索取权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影响最大的因素。确定所有制的目的不是明确谁拥有生产资料、谁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确定谁能够获得利用这些生产资料生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与效率之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9-10-12